何谓道?这个看似高深的问题,实则被吾师轻松回答,困扰自己那么久的问题,从未如此思考过,原来这么简单。天道、地道、人道。猫有猫道狗有狗道,俗话说的再简单不过,可从未真正深刻认识体会过这么简单的道理……

总以为道是一个非常大的存在,可老师解惑如此干脆,天有运行的天道,地有运行的地道,而人有运行的人道,但是,每个人有自己运行的自己的道,这一点一下子解开了自己的心结,原来道并非高深莫测,或者说高深莫测的不是自己的道,其实,人要真正领悟修行的更多的是自己的道!而这,与每个人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反而不是社会上那些所谓的大师说的玄乎的东西,简单来说就是行住坐卧,一日三餐,工作休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人情世故等等一系列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每一件事情。

为什么自己过去一直没有如此深的体悟?因为自己思想上始终有错误的观念认知,或者不能称为对错,只能称为局限的认知,那么,如何产生这种认知的呢?与自己从小到大的经历、教育、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等一系列息息相关,这也是为何人各有命的原因。

遇良师得益友,此生无憾矣!我如此幸运,竟然如冥冥安排一般一步步遇到吾师,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而吾师真为人师,从三观思想观念到文化底蕴再到知识积累再到人生阅历再到实际践行,从目前我接触过的所有为师者,无人能及!然,我亦是好学之人,虽学历浅薄,可上进之心从未停歇,可这也是问题之一,因学不得法,不正道,而走的弯路也甚多,所以,就如老师所讲,是一个杯子,还是一个筐,亦或是一只酱油瓶,都无法真正深刻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正如老师为我讲《劝学》,我应重视的是学习的态度与学习的精神,正如我经常给孩子讲的浅显道理一般,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日积月累方有所成一般,不管是谁,都要如此这般!

从认识老师,到真正拜学于老师,能深刻体会到老师的广袤渊博和博大精深,何其有幸,每一次交流如同沐浴春风,正如第一次上课,老师让选站什么桩,讲到沐浴桩拜佛桩抱元桩,桩乃悟道之行,如琴如茶般,都有共同的特点,人为之,反观入道之法,精妙绝伦!

毫不犹豫选了抱元桩,源于自己对道家思想的认识,然而其实第一次见老师就已颠覆自己的三观和认知,一切文化本无派别,或者说大道归一,都源于核心的一个问题,而所谓的派别只不过是为了存在而存在罢了,可笑至极!

记得老师第一次讲派别是杂家,源于道家北脉吕祖,简直不敢相信,而吾师谈及师祖的种种传奇故事,更是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原来自己内心深处那个愿念的世界和人都真实的存在,不敢想象,不敢相信,不能平静,不能错过!

第一课,吾师讲如何入道,拳功理道是修炼法门,而放松静定慧诚真专恒悟是修炼心得,而我资质太差,很多问题搞不懂,也就有了很多疑问,每次问吾师不知是否妥当,可不问又不舒服,就产生了老师对我的印象,不管好坏,修行是自己的事,我有不会的不懂的就问,以后也仍如此这般。

学了老师教的抱元桩,站了三天有余,老师第一次教就声明,三月之内不回答任何关于桩的问题,并且第一次只给我调了一半的桩,老师的深刻用意,只能用践行来领悟和回馈,例如那些所谓的感受,根本不值得一提,因为感受无穷尽,可真正通过感受体会到什么的才是真正自己修炼的结果,而且通过站桩这几天下来,有一点体会到老师讲的第一个法门“放”,只有真正在内心在意识在身体上理解和认识到放是什么,以及如何做到放才能真的有所收获,这真是高级老师的高级教法!何谓放?如何放?放到什么程度?放完会如何?这一系列的问题都要通过站桩来得到答案。然而,老师又强调站桩的时候不要关注站桩的任何事情,这就在引导自己要学会忘,如何忘?就像一杯茶水,放在桌上就是它的状态,这又引申出另一个问题,放形成了势,也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这种势是顺其自然的存在,而不需要自己刻意而为之,不知自己思考的对否?但不管怎样,先按老师教的方法去做,而且有幸又认识了一位师兄,通过一天半的课程吾师讲透了自己思考的更多问题,越来越有趣,正如老师所讲,就像站桩,先是身体疲惫期,再是身体病理期,再往后便是殊胜的日子,可桩只是一个悟道的法门,不可执迷于此,更重要的是思维认知的提升改变,这种修学体验,我想只此一处可得吧!何其幸哉,何其幸哉,何其幸哉!

接下来的路,方向清晰明确,方法清晰正确,只剩做!

感谢每一位引路人,感谢引荐的师兄,感恩相遇吾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