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各种门派有各种修行的方法,而流传至今的也不少,然而,看似好像各种法门都可以达到修炼的目的,但事实上却是千差万别的,如果想要达到那个终极目标,必然要性命双修才能。老师用特别严肃的语气强调了这一点!
而修炼的次序、火候、尺度等,都很关键,不说大成,即使能达到小成也不那么容易。老师用一个视频展开讲这些重要的因素影响:
老师看到一个视频号有个讲传统文化的人,叫什么LMWHNPTJ的一个胖子在讲,而老师的一个小师弟还给他点了赞,这让老师不得不给师弟讲这其中的道理,并且训了师弟,他好歹也是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而且跟着老师的老师也学习过,怎么能这么糊涂呢?老师让我们看了这个视频。其中这个人讲他们长期班的修学人员才不到两年时间,就已经有十几个人证得清静心了。老师问王哥,这种说话语气熟不熟悉?王哥答太熟悉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左右,有大量的这样的人,现在大部分都进去了,没进去的也都逃亡海外……大部分都判定为邪教组织。
这其中最可怕的就是邪教讲正确的修行方法,因为这样没有人能判断出这个组织是邪教,这也是为什么普通大众容易被这些人欺骗利用的原因。
而所谓证得清静心,如果要讲当年从达摩开始到六祖慧能证得清净心的一个都没有,何谓证得清静心呢?一个基本的条件叫:不入世俗。清静心是什么意思呢?这个词原本出自道家的说法,道家有一部《清静经》。“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若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这个清静心后来被佛家借用,讲得是不入轮回不入因果。佛教讲六道轮回,怎么才能证得清静心?至少这个人要达到菩萨境,已经超脱六道轮回。而最终应该是达到佛境,佛祖到了佛境之后的一种表现是清静心,而证得清静心的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入世俗。举例说:不入世俗的其中一个表现就是不会收徒,不会开班讲课,不会开宗立派等,甚至六道里的所有都不会沾染,这还只是其中一个表现,只有这一个条件还不能说完全证得清静心。而这个视频中的人说他们有二十几个人证得清静心,简直胡说八道。而还说和太极的有十三四人,什么叫和太极?如果姑且按前人的拳论丹道来讲,至少要达到吕洞宾、张紫阳、三丰真人这个层次水平,才能说和太极大道了。功力能达到想纯阳就纯阳,想纯阴就纯阴,一闭眼就能飞天虹化。这人说他们有十三四人,这可了得。而他办这个班,他教的人都能达到这个层次水平,那么这个教的人会是什么水平?应该还要高于这些人吧?视频里接着讲,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话说的一点没毛病,可后面再说就变味了。他讲因为这三家都比较慈悲,这个因为所以的逻辑就是混乱的,一个连说话逻辑都搞不清楚的人在这里大放厥词。而这三家经典中很多观念也并不是以慈悲著称,道经讲“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儒家讲天地君亲师,三纲五常,佛家也是等级分明,细了说很多都不是慈悲为立足点,这个语意也是错误的。而他又讲道家比较玄妙,儒家比较实用,好像说的很有道理,但细品会发现这样的排比句就会让这两家产生了排斥矛盾,也就是反过来说道家不实用,儒家不玄妙。而且,实用与否也要看具体情况,举例子说一个人饿了想吃饭,什么对他是实用的?那肯定是做好的饭菜此刻对他最实用,如果此刻给他讲如何做饭就不实用了,反之亦然。他又讲把禅修和太极结合起来修炼,大家基本上达成共识了,这里的大家明指他和他的学员们,而潜在语意是指所有修行圈儿的人,然而谁和他达成共识了?至少老师没有,身为修行圈儿的人,老师不同意他的观点,禅修和太极结合,这里首先要搞明白什么是禅、什么是太极。实际上这两者是不可能也不应该结合起来的,因为一个是印度佛教的东西,一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两者基于的世界观是完全不同的,怎么能结合?禅原始叫禅那(Jhana),老师问我们怎么理解禅?我答是一种状态,老师讲禅不是状态,王哥答禅的愿意是静虑,大概就是闭着眼睛瞎想吧。老师讲意思是对的,闭着眼瞎想是方法或者说是一种状态。禅那是音译,佛教里修行方法其中讲四禅八定,四禅是哪四禅?什么是八定?禅和般若相等同,不能说般若是一种状态,般若是什么意思?是指智慧,它不是状态,但般若会产生出很多状态,禅也类似这样。
而禅也好,般若也好,它们都是基于佛教的六道轮回以及因果的世界观而形成的这种概念和理念。轮回概念最早起源于婆罗门教,也不是六道,而释迦牟尼借用这个概念并最终形成佛教的六道轮回世界观。
太极是指什么?太极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一个概念,是指事物发展规律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过程。从无极到有极再到太极,再到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然后到万物。用来描述整个天地宇宙是如何形成如何运行如何变化以及何去何从。
而六道轮回的构建之中有一个概念叫业力,因为这个业力的存在,产生轮回,只有消业积福也就像积分系统似的达到一定程度才能脱离六道轮回,怎么脱离?
最简单的就是做到身上一丝业力都不缠身,不管是累世无量劫累了多少业力,只要到目前自己这一世,业力全部还完,而且不再有新的业力产生,也就能脱离六道进入菩萨境了,而菩萨境也分层级,传统讲十地菩萨,也就是有十个层级,但菩萨虽不受业力缠身,但受因果轮回的影响,因为菩萨未脱离因果,只有脱离因果后才能入佛境,这是佛教的基本逻辑。具体想了解可以课后自己去研究一下。
那么回到刚才讲的,禅是用来干什么的?对于入世间的禅的目的就是为了脱离六道轮回,而对于出世间菩萨境禅的目的是为了脱离因果轮回,到了佛境也就不需要禅了。所以基于这些基础逻辑才能分辨哪个佛经是真哪个是假?哪个禅师是真修哪个是假修。
那么太极是干什么用的呢?视频里那个人讲的太极应该是指太极拳,因为太极是一个理,它是宇宙发展的一个阶段,所以不能说用它来干什么,这两个是完全不一样的,能结合在一起吗?就像说脉轮修持法和经络循行能放在一起练吗?什么是脉轮修持法?它最早是源于婆罗门教的一种修炼方法,是基于六道轮回理论对入世间的人的修炼方法,目的是为了脱离六道,对于出世间的菩萨境是没用的。它的理论是基于业力、愿力和福力三力组成来形成三脉五轮或五脉七轮等等一系列修炼理论。但这和中国传统文化传承讲的经络经脉气道根本就不是一回事,中国经脉经络是指炁的运行,而这个炁是在中国这套理论体系中构成宇宙万物的核心基础的东西,一切物质的本质都是这个炁,大小周天的修炼不是用来消除业力,是中国传统丹道修炼的方法,这和佛教修炼的消除业力脱离六道怎么结合在一起练?干的都不是同一个事儿。
人家不是讲要三教合一么?提出三教合一理论的基本上没有佛教和儒教的人,大多是道教的人,比如有人说吕祖开始就提倡三教合一,这要了解三教的产生来源,与佛教徒和儒教徒认为的是有区别的。佛教道教盛行的时代两教日渐尖锐,也就出现了很多佛道之争的故事,相传佛教来源有两种常见的说法,一种是说释迦摩尼曾经一直苦修不得法,后来往东游到了中国昆仑山附近遇到老子,受老子点化开悟见性成佛,后来回印度创立佛教。也有说他来到中原地带遇到孔丘一同问道于老子的说法。所以释迦摩尼算是老子的徒弟,是受老子点化开悟的,也因此佛教的产生来源于中国传统的道教,把佛教理论体系中婆罗门教内容摘出去,剩下的大部分都是道教的理论,因此所谓的三教合一是指佛教回归。另一个版本是讲老子骑牛经函谷关西去,他一路除了传道,也在求学,一直西行到达现在的尼泊尔南部,也就是古时印度北部地区,到那边后改了网名,不叫老聃了,改成叫乔达摩悉达多,化身为佛祖,这在道教里有个经典传说叫老子化胡经,从这个版本也可以看出,佛教的来源仍然是道教,所以仍然是回归,这个逻辑就是三教合一的理论。所以道家北脉吕祖讲的三教合一主要其实还是道家一个核心体系下的不同分支而已。这和佛教、儒教理解的,和视频中那个人说的三教合一是不同的理念,不是他们认为是三个不同的体系融为一体,这不可能!
视频继续讲说“太极和禅其实很相似,都是回到本心中,在自心中探究,最终恢复自己的本来面目。”如果按照刚才老师帮我们分析的逻辑,这话更是错上加错,首先恢复自己本来面目是佛教轮回中的概念,不管这个人有多少世,比如一万世,那么在这个人第五千世时,他经过高人指点告诉他要修行,否则将永远轮回在这其中而无法解脱,那么从这一世开始修行,虽然一直努力但最终还是没修成,因为之前的业力太多,那么怎么办呢?那就要恢复到自己本来面目,这也有层次,首先恢复到最初有修行之心这一世的本来面目,然后再从这个起点继续往里认知,直到剥离到自己如如不动的本心,达到这个境界就是脱离了六道轮回,脱离因果后达到的佛境。
很多高人都会讲很多高明的话,说一些高明的理,但他们自己根本就做不到,就像这个视频里的人,他自己能达到他说的这些境界吗?别说他自己,就是他师父也没达到,他师父的师父也达不到。老师二十多年前就认识这个人的师父,他师父精神不太正常。
这个人讲了这么多殊胜的东西,听的人会掉入一个思维陷阱,认为这个人既然能这么轻松讲出来,那么这个人至少是达到所讲的层次,或者在这些之上的层次,也因此会误以为这个人很厉害,也就会听信他讲的这些东西。但经过老师的分析,这个人既达不到又实现不了自己所讲的东西,而且讲的内容很多还有逻辑错误。而老师的师弟给这个人的视频点赞,老师很不理解师弟怎能如此糊涂,所以专门给师弟在微信上讲了这个人的来龙去脉,这个人最早是摆摊卖文玩的,后来机缘巧合遇到了老师的一个朋友,然后他俩就一拍即合,他自己的介绍讲自己机缘巧合捡到几页秘籍看不懂,就找到了他师父帮忙参详,他师父深入研究后参悟其中奥秘,这的确是上古时期传下来的绝世丹道修炼秘籍,后来他师父修炼成后又传授给了他,在这之前,他还跟过几位佛教上师学习,经过佛道双修之后,他自己说达到了一种不可思议的境界,而他心怀众生而开始办班授课教人。
这个人之前和他师父合作在香山那边租了院子,专门搞这种东西,但那时大环境不允许,很多人都干不下去,包括他,后来他回安徽滁州老家,在那边又搞了个什么传统文化协会,自认协会会长,一来二去加上最近这几年传统文化热,又借着短视频的兴起,这个人就开始火了。现在有很多人都这样搞,比如先拜一个道教协会的师父,然后皈依,然后入道协获得一个身份职位,像什么副会长啥的,然后在有关系的地方收一个破旧的道观,挂上道协的牌子,再加上自己的身份,就开始开班授课教人,啥都敢讲敢教。这些人都是混迹于世,而真正有修为有传承的人被这些滥竽充数的人搅和在一起,让大部分民众无法分辨。
他师父 2001 年初开车到老师单位找老师,那时他四十出头,老师二十多,之前老师与他交流过十几次,也对他比较熟悉,他说前几年在香山后山溜达的时候捡到了几页秘籍,老师听了就觉得他说话不正常,他因为自己文化水平不高,想让老师帮忙参详一下,老师没搭理他,后来过了几周,他又去老师炼功的场子找,正好那天老师的老师也在,但那天很奇怪,老师的师爷也在,老师跟他闲聊几句后就开始给老师讲手,老师当着老师和师爷的面也没惯着他毛病,后来他突然看到老师的师爷后,拔腿就跑了,为啥?因为他去的目的不纯,是想借着场地收徒,后来再没去过。没想到后来他把这套东西使在这个人身上,而这个人也竟能“发扬光大”。
老师讲这些,主要目的还是希望我们能够分辨清楚什么是真什么是假,如果说修学十几年了仍然连真假都分辨不出,那这学修的是什么?但现实中这样的人大有人在,很多学佛学道的人修行很多年了,也仍然连一些基本理论原理、基础常识都搞不清楚,真是可悲。而这些也是警醒我们,不管跟老师学多久,还是以后跟别人学,都要明理,如果不明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理,那将来学习要踩的坑太多了,走的弯路就更不知去向何方,最主要的是时间花费了,功夫还没练出来,白白浪费自己的大好时光。
只修性来不休命,此乃修行第一病,最晚可能是七八百年前,别人依托吕祖之名说出此话,但可能更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经存在,金元时期就有大量这样的人存在,才会有人总结这句话。现代人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也有很多人想求仙道,但自己身体承载不了,练着练着就出问题了,不下功夫还好,越下功夫练问题越大,为什么?因为基本功不行,很多练武术的人只追求外在形上的功夫而不修内在,也就不能提高自己的修为,而还有一些就像敲爻歌里这句话说的,就像视频这个人,他坐那里讲话的时候身都不正,神气也不定,功夫可见一斑,
这个人之前跟他这个师父学习的有好几个人,老师都认识,其中好几个都出了精神问题,后来找老师求老师帮忙解决精神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都是源于乱练瞎练,而且基本功不行。
那么性命双修先练性还是命?如果是天才或天才之上的神人,这种人先练哪个都可以,但如果自己不是,那么从之前课程讲根器的层次来说,上、中、下根器中,拿金字塔比喻层次,大部分人会在金字塔的底部,很少一部分人在中间,只有极少数的人在塔尖,那部分塔尖的是神人,中间的是天才,而普通人都在塔底。对于这些低根器的人来说,必然是命功在先性功在后,就像刚出生的小婴儿是应该先学营养学或生理运动学还是先喝奶?肯定是先喝奶,否则可能就饿死了。什么样的人可以先不喝奶先学习研究营养学、生理运动学等知识?估计只有天上掉下来的神人才能做到吧,天才都做不到,例如释迦摩尼佛这样的神人,估计也不能用人来形容,只有神才行吧。所以修学的次第对于初学者一定是命功在先性功在后,命功中一定要以炼为主。
那么对于像我们这样的成年人修学应该是命功在先还是性功在先呢?既不先修命也不先修性,应该先刷“瓶子”,把自己陈年的很多错误观念纠正或摒弃。而市面上很多办班的人都不懂这个基本道理,有懂的也不去这样做,因为对于低根器的人来说,改变观念或习惯如同要了他们的命一样。低层次的人只想快速见到效果,看到结果功效,而作为教学者如果花时间与这种人的旧有观念习惯做抗争,会造成很强的师生摩擦,而这也会导致很多人坚持不下去就放弃了,或者花钱去别的让自己舒服的地方学习去了。所以,但凡开门做生意的人,即使知道你有这样的问题也不管,这样会造成学习者会越来越差,当练着练着有了问题,就会诱导学生从初级班报中级班,因为中级班专门解决这些问题,然后再用同样的手段由中级到高级,这样就能有源源不断的收入。而且对于学员来说,这些问题好像不是教授的老师造成的,是自己原来就存在的,然后感觉教学者是在帮助自己解决问题,对此感激不尽,这也是大部分学习者抱持的一种消费者心态。所以,最难的就是改变自己旧有的思维观念,但修行锻炼最重要的一点也正在于此,如果不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瓶子”,能不能装新东西,或者说连瓶子都不是,而是筐或破碗,那么不去改变自己,根本学不到真东西,这包括 99.99% 的人,甚至老师自己也是。
曾经老师学习也同样走过不少弯路,后来老师知道后放弃自己所学回归到零开始,但这其实很难,很多东西不是自己想放弃就放弃的,很多习惯也不是自己想改就能改变的,所以,对于小白来说,反而是件好事儿,而最初建立正确的观念、习惯是极其重要和宝贵的,也就是说对于我们这些成年人在“洗瓶子”这个阶段能洗成什么样子,也是极其重要和宝贵的,如果看这种人讲的视频多了,老师是很难教的。
我今天上课又犯了错误,老师的儿子小贝在这边住,早上起的晚,出来先找东西吃,而我在老师讲课期间跟他说话,想照顾一下他吃东西,但这对于老师来说是很随意不负责任的行为,对自己的学习不负责,对别人也不负责,打断了老师讲课的思路和节奏,浪费了自己学习的时间,影响了别人听课。老师的这种严苛是对我们学生的负责,我这次明白了为什么明师的重要。他不是像市面上那些“大师”顺着学生的情绪去讲课,让学生听得舒服,自己讲得也轻松,也不会指出学生身上的毛病,互相不得罪,彼此很愉悦。而是直指人心,把每个人须要改正的问题直接指出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所处的阶段和水平,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跟着这样的老师学习,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呢?!
本来老师要把命功修行的次第也讲一讲,但由于我犯的错误,老师决定先不讲了,这也是对我的一种惩戒措施吧,对不住一起学习的师兄弟了。
老师又纠正了我写日志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写了很多,但都不是自己的,还没有能把老师讲的这些内容转化成自己的东西;比如关于一些前人,宋明理学的那些大家,我说的并不客观,不是他们不练,有些人迫于现实没有办法,有些人家族遗传早逝但自己能活到五六十也实属不易,有些人日理万机处理朝政要事等等,不是他们不懂或不练,而是有种种原因造成。所以面对前人事迹要尽量客观看待和评价,要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即使再小的声音也会影响到身边的人,所以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做到每件小事情哪怕再小也要认真对待,一点点进步也要扎实的积累,对自己的修行才能有更好的帮助和提高。如果反过来干什么都混日子,那么最终一辈子也就浑浑噩噩的过去了。
而对于修行的人,修行锻炼有次第,同样食饮起居情志也是有规矩的,像佛道两家大部分都对食饮有禁忌,而儒家这种的禁忌比较少,为什么呢?因为儒家在锻炼方面的体系不像其它两家那么完备,有些东西大多采纳别人的东西。而对于这些有传承体系的人就非常讲究,一定要合理合法,合乎道理,方法要对。包括言谈举止,衣食住行方方面面。
今天多了三个师兄师姐一起上课,是从浙江过来的清空师姐、清月师兄、道舟师兄,他们正好放暑假了过来这边跟着老师学习上课。
本课参考资料:
《图解圆觉经》:
佛陀总结了三种圆证的方便法门:
第一种法门是奢摩他 又称“止法门”,以清净觉悟的心,令心寂静,在寂静之中,专修定的功夫,直到身心、客尘都灭去。这种寂静修止、住心一境的法门就是止法门。
第二种法门是三摩钵提 即等持,包括止观等持和定慧等持,为禅定的一种。它是以清净觉悟的心,了知心性与根尘都是幻化,再以幻化的心除幻相,直到幻相永离,是能起幻智断根本无明的方便观法。
第三种法门是禅那 即禅定,是以清净觉悟的心,不通过使心寂静或幻化,了知身心都是挂碍,直接断除,达到无所知而觉性明照的境地。这时可能修止,也可能定慧双修,直接证得圆觉明心。
佛教一切的修行都是为了除灭幻相、幻心,显露本心。此心为圆觉妙心,不生不灭,是成佛之根本因,一切的修证者都是为了契合这不生不灭的自性。
禅定的层次和境界
佛家的坐禅禅法种类浩如烟海,依据天台宗祖师智颛大师分类有三种:世间禅、出世间禅、出世间上上禅。人们通常说的四禅八定,属于修世间禅的层次和境界。世间禅的禅定层次恰好与三界层次一样,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世间禅中,欲界中的定有欲界定、未到地定两种。佛家认为,这两种所谓的定,不能算是真正的入定,只是达到身心初步的轻安,为进人四禅八定作准备而已。四禅八定指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及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八种依次升进的坐禅人定层次和境界。坐禅者人定,如果依次达到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四种境界,就能自然达到脱离欲界众生共同具有的饮食男女之欲,但心念中仍有固定形态的物质身体存在,故名色界四禅。坐禅者如果修过色界四禅,再依次入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四种定者,修持者意识中已没有物质身体的存在,故名无色界四定,也叫四空定。
在佛家看来,即使坐禅修到四禅八定的最高层次非想非非想处定,定中仍会有细微的受想行识四蕴,不能脱离三界生死范畴,修持者定力消退后,与普通人无二,因而又有一种修持,来灭除受想行识四蕴,叫作“灭受想定”。“灭受想定”是禅定的最高层次,从初禅开始到灭受想定,合称九次第定。佛家认为,依次修到第九定,坐禅者就能达到了脱生死的当悟成佛(觉悟)境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