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课(9 月 18 日)

炼功夫最主要的就是炼,一方面是自己炼,另一方面是被炼,被炼也分三方面,一是和不同的练拳练功的人交流,因为别人理念练法目的都不一样,所以就被动淬炼了,另一种是被环境淬炼,比如在高山之巅、草原之上等等。

老师讲周一去师奶那碰到了一位师伯和一个小师叔,一晃也有十多年没见了,现在看师伯身体状况没有以前好了,人到岁数了就会阳气不足,现在师伯七十多,以前身体很通透,虽然现在也炼,但大不如从前。师祖曾经在师叔伯这个岁数的时候,身体正是巅峰状态,阳气足的很,身体外形看着像山一样。可现在一代不如一代了。老师的师伯平时很少出去交流,只是在自己的馆里炼,功夫这东西,还是要在外面跟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去淬炼才能不断提高。老师很感慨,这个师伯如今的状态,对于师祖传承的东西有点糟蹋了,原本不该成这样。

人这辈子,到最后离开这个世界,挣的钱带不走,不花的话也就留在世间了,认识的人带不走,要么有的人先于自己离世,要么自己离世了别人还活着,所以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时间才是最重要的,人生观应该很清楚才对。如果说想要挣到钱,其实无外乎把自己提供的东西(服务)价格高于自己生产的价格,但如果不从价格来看,而从价值来看的话,很多东西是没法用价格来衡量的,尤其是文化相关的产品(服务)。这些以文化为商业的无外乎两种情况,要么是把一个很低价格的东西以很高价格卖出去,只要有人愿意买就 ok,卖的人心知肚明,就是挣的这个价差,还有一种是卖的东西价值高于这个东西本身而自己不知,比如一个手工作品要牺牲时间、健康等个人高价值的东西在产品中,换来一定的金钱,其实最终是赔本买卖。就像很多老人退休后认为自己最多的就是时间,所以就可以更加不用在意时间了,但其实恰恰相反,对于老人来说,从人生观角度来看,时间反而越来越少了,就更应该好好去珍惜,而不是去挥霍,去浪费时间换来低价值的东西。修学也是如此,不应该浪费精力时间去做低价值的事情,而应该做更有价值的事情。

老师 01、02 年那会儿,除了悟道练武也玩琴,在故宫附近和国贸附近有几个非常高档的会馆,跟老师的朋友认识,知道老师有很高的造诣,想请老师去给镇镇馆,开价五位数一个月,但老师一身傲骨没答应,更怕这种行为会让自己的老师和师爷瞧不起,因为不想浪费时间精力在这上面,更希望珍惜好与老师和师爷学真东西的机缘上,而那时候老师一个月也就挣八九百块钱,老师讲,有很多东西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不要拿自己坚持多年的宝贵东西去卖,尤其不要拿自己最珍贵的内在品质去变现,那样就永远失去了。老师的价值观与普世的不同,很多都不同……

想到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曾因工作的待遇不同而不断跳槽,追求更高的工资,但其实自己也失去了很多,比如在一个职业生涯的坚守,比如自己的心性,当自己逐渐成熟后才明白这些道理,可时间不能倒流,无论怎么跳,也没能跳脱出社会世俗的那套东西,这也是为何自己经历合伙创业几次失败后,不愿再踏进职场的原因,就像一头驴一样,即使再拼命,也逃不出主人给它设定的那个转盘和枷锁,而一旦把驴子的眼罩拿下,它看到自己在不断重复的转圈,想必也不会再那么拼命吧。

而老师讲的价值观不是要我们就苦修,就受穷受苦,反而老师经常说让我们有能力时还是要多挣点钱,多存钱,为什么?因为挣钱也要看怎么挣,挣合理合法合道的钱,而且挣了钱以后,也看这个人会如何使用钱,是只为满足自己私欲,还是能为身边的人,为身边的环境,为社会做些力所能及正向的事儿,这些事儿不一定是多伟大的事情,小事儿更能见一个人的心性。而不是壮大自己成为社会环境的瘤子。

就像师祖传下来的东西,根本没法用金钱去衡量,从价值上也很难具体去衡量,可以说是无价至宝。然而为什么会被后人糟蹋了?为什么后人拿来做低价值转换变现的事儿?这不单单要怪社会环境,更多还是一个人的心性如何,包括我们这些学生,老师一个月只收一千块钱学费,这个学费和学的东西是挂钩的吗?本质上根本就无法挂钩,那个学费只能说是一个人对所学的东西的态度、对老师的态度、对自己的态度,而且有些人也不止给这个数,老师定这个数其实是给自己内心的一个交代,因为他深知这个学费买不来师祖的东西,所以这不是买卖,而学的人是否珍惜呢?如果这学费是十万呢?学的人会怎么对待自己所学的东西?会用什么态度去学习?所以老师是在做慈善,为了不辱师门,为了师门传承的责任,为了把师门好的东西延续下去,虽然老师没要师门传承,但凭自己的良心做事,凭自己本事做事,凭自己所学做事,把一切本该是传承人所做的,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用自己真正的实际行动在做传承。而不是像师门里那些其他的人在忙着捞钱变现。老师的价值观的确不同!

价值到底该用什么来衡量呢?至少不能简单就用金钱衡量,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是人文,不管是一串手串,还是一个摆件,亦或一件家具,如果单从商品的角度去衡量,那就是价格多少而已,不同身份的人买不同的商品。

可如果这件物品有了人文气息,比如是奶奶留下来的一件装饰瓷盘,比如是某一个故人亲手编的一个手链,比如是师爷生前用坐的一个沙发,这些东西如何用价钱来衡量?在没有任何关系的人眼里,有些东西可能一文不值,但在有连接关系的人心里,这些东西想必用什么去换也不舍得吧,而这是价值衡量的一个因素,我们自身也要思考一下自己对待身边的人事物的价值观是从什么角度去衡量的呢?

老师年轻的时候炼功非常刻苦,那是因为知道东西好,不能浪费时间,初学者,年轻人炼就是多积累,就像挣钱一样的道理,有才能花,而像我们这些中年人,那么炼的过程要适度,这个度是根据每个人自己的不同而不同,以前也讲过火候的问题,并且对于我们炼更多是治病补漏,先把自身多年积累的问题纠正过来,把缺的漏的补上,再谈其它的。而且炼个两三年就不能再闷头傻炼了,要巧炼,至于怎么个巧炼,老师没讲,因为我们还没到火候哈哈。

老师能有现在的清净,一方面是拒绝了很多浮躁的人和事儿,一方面是修炼自己的心性。我们学生也该如此,有些人表面看着挺安静,其实内心很浮躁,有的人则相反,老师能接受外在有点浮躁但内在其实有能安静的潜力的人,这样的人才有教的可能性。

而我们站桩炼功的时候总是欲望太多,总想要很多东西,这也就导致很难真正站进去。老师举例去师奶那里时,师奶总要给老师一些东西,有些都是旧物件,是师爷用过的一些东西,但其实老师不是想要,而是想怎么能给师奶再添置一些用的上的东西,而且会给师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儿,帮忙收拾收拾屋子,过节给师奶转几千块钱。这些都是自己发自内心愿意做的,而不是有所图去做,只是觉得师爷不在了,没人照顾老太太,而且也没能为师爷做过什么,比起师爷给老师的“东西”,老师觉得能给师爷做的太少太少……

学东西明理才能悟道,做人也要学做人的道。我们站桩炼功的时候,天地要我们什么东西吗?其实什么也不要,反而是我们想从天地要东西,这就产生了不平衡,如果我们自己不会取舍,不符合自然规律(道)那么就成了偏激(不平衡),人体也是需要平衡,阴阳平衡,而不是偏激某一方面,过阳过阴都不好,合适才好。而且这些都会不断变化,也不会一直保持一样,这就要进行调节。老师拿昨天家里包饺子举例,这是这么多年第一次全家人聚在一起包饺子过中秋,大家都参与其中,只是一顿简单的饺子,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幸福感,尤其是老师的父母感到很幸福。这不是用一句祝福短信,或者发个几千几万红包给老人就能带来的,他们不需要这些东西,而需要的是这么简单,但却刚好需要的东西。炼功也是如此,有时不是须要很多东西,而恰恰要的很简单。

人也不应该一直不得病,这也是偏激,食饮起居季节更替环境变化都会造成人身体的变化,也就形成了失衡,而在失衡过程中去调节再回到平衡,像现在环境污染,食品污染,社会浮躁,都会让人生病,生病才能锻炼自己恢复,如果一个人一直不生病,那么这才有问题,也许有一天就会生一次大病,那可能就不能靠简单的方法来恢复了,人老生病也不是正常的,这也需要了解为什么。所以病不是一件坏事,不病和老生病才是要注意和解决的。站桩炼功如果有条件在室外的话,还是尽量在室外比较好,双脚直接在地面上和站在二十层楼上还是有区别的,太阳直接晒在身上和通过玻璃晒在身上也会不同,面对面听老师讲课和看视频或隔着几个人听课的效果肯定不一样。人要符合自然规律才行。

人求道不像人求人,人类社会中阶级分层自古就有,而低层次的人想求向高层次走,而高层次的人不会管低层次的人死活,或者说假装关心但实质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需要,而道不同,道无时无刻不在,不会像人那样还要低三下四的去求才可能求来,而是随时随地都与我们同在,只是我们自己会不理睬它,会忽视它,会远离它,为什么会这样?而我们想近道无法近是我们自己本身能力不行,不是道嫌弃我们。如果我们想要让道给我们一些反馈,那必须要让自己有这个匹配接收反馈的能力。老师举例我最初学站桩时的样子,也不能静,身上还带了很多零七八碎的东西,还得需要老师提醒自己,而有形的东西好摘,无形的东西难摘,一个人的错误观念、不好的行为习惯就没那么好摘,也不是自己不想摘掉,而是外部环境自己也掌控不了,内部环境也各种找别扭,所以这需要通过后面好好的学习去积累。

很多人做事都是把自己利益放在第一位,如果对自己没价值的人或事就不会去做。比如布施于人,并不是因为单纯的想要这样做,而是因为布施可以有福报,有回向回来才会去做。利益化的人都善于算计,出多少回多少都在算,所以还是在利己。有的人推手也是这样,老师就遇到跟这样的人推手,从来都是只收不发,把别人打出来的炁都占为己有。人要想真正求道悟道,就不要贪小便宜。人在年轻的时候更多是要塑造自己优秀的品质和心性,建立更多好的观念习惯,而不是培养更多赚钱的能力,有的人恰恰相反,年轻的时候光想办法挣钱而把心性素质都拉低了毁了。

人文的东西是有情感价值在其中的,而我们炼功不单要有这种人文精神,也要有实际的能力,不能光讲情怀而没有真材实料,能文能武,可上可下,能屈能伸,在具备这些能力的情况下,还能选择独善其身,不同流合污,不招摇撞骗,淡泊明志,此为君子之道也。

顺风顺水的时候,谁都可以风光无限,但人生不都会一直顺利,人生一直都是起起伏伏,人在逆境时,更需要这些品质,不能光靠外在环境赋予自己力量,一时借助外部力量可以,但不能一直借助外部。人要自己由内在生长出自己的力量,把自己内心淬炼成如太阳一般,能够照亮自己的同时,也带给身边周围万事万物以光明,虽然听着像鸡汤,但事实的确如此,自己走过的高峰和低谷都在验证这些道理。曾经事业上的老大哥也这样讲过,企业管理能力不是在一个人顺风顺水的时候体现的,而是在逆境中体现出的能力,一个人的成就也不能总靠外在反馈的肯定和认可,而是要自己去认可自己,只要做的是正确的,就无需纠结太多外部因素。现在回想起这些话,也曾像老师讲的这般,只是自己一直浮于表面,不能沉下心来,不能持之以恒,一眼看清本质后更没有了耐心,想不到如今人到中年又要用身体力行再去验证这些道理,有趣有趣!

人最终其实什么都带不走,不管是挣多少钱,拥有多少资产,有多么好的人际关系,身体锻炼的多么健康,都会尘归尘土归土。因此在年轻的时候,不该把一切精力都放在赚钱这件事上,而是花一部分精力去创造财富,然后再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并把这些“财富”转化成为智慧,转化成跟道相关的东西,从而让身边的万物受益,这才有价值。

老师讲的很多人和事,更多是分析其中的道理,看清现象背后的本质,能看到别人的优点,也能看清别人的缺点,是为了取长补短让自己更好,所以不是去贬低别人,更不是去崇拜某人,这一点要搞清楚。人生境遇不同,选择也不同。

站桩的时候所有这些道理都不要去想,不管是如何松还是如何静,都不要去管,一旦去想这些道理,就又不是自然感应先天的状态了,只要脑子一动,就又是后天在干扰自己,所以只要调整好状态开始站桩,就跟这些道理没关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