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学第二十七课(11 月 13 日)

老师对原传佛教和佛家的区别进行了讲解,这两者的世界观是不同的:佛家不允许有财产,如果有就存在分别之心,会有利益冲突,而且也是修当下,也不许立像;佛教简单讲就是一套攒积分换奖励机制。瑜伽修炼的脉轮修持法最早起源于婆罗门教,后来被佛教引用,有很多种,最底层的逻辑根本不是气功修炼法,而是根据佛教业力消业修炼有关,但现在大部分人都把脉轮修持法当做气功能量法来练,完全拧巴了,这就是当下人的特点。就像八九十年代的港台音乐特别流行,但其实很多音乐都是翻唱的日本音乐,文化就是这样,抄来抄去。欧洲各宗教的宗族其实都源于犹太教,后来分化出各种教派,从而发生各种冲突,历史就是这样,打来打去。

我们中国的历法也经历了很多变化,阴历阳历阴阳历(农历),而现在都遵循西方的那套标准,叫公历,公元是从耶稣诞生开始计算,那么之前叫公元前,英语用 B.C 表示(Before Christ),公元后用 A.D 表示,现在有一种趋势称作 B.C.E 和 C.E 代替 B.C 和 A.D,分别表示共同时代之前(before common era)和共同时代(common era),意思是没有宗教的内涵,不冒犯各种宗教文化,也挺好。但我们其实还是应该学学传统历法,这个可能更符合中国人的“脾胃”。

中国文化很多其实都是混沌文化,大概似乎好像就是那样,并不是那么精准的都用数据指标来表示,为什么会这样?我想也是源于易经和阴阳的转化,易经其中一个思想就是变易,一切事物都在变化,所以怎么可能定死一个标准呢,所以不能太较真儿,这是一种特殊的准确,特殊的较真儿就是不较真儿,想来老师也想告诉我们一切都在变化这个道理吧。如果用固化思维去看待身边的人事物,那么就处在了违背道的位置,那将会更拧巴,更痛苦吧。

很多基础知识还是要看书,回归到根本还是要把观念正过来,观念不对努力白费,炼多少年也是白炼。世界观决定人生观,人生观决定价值观,由于一切在变化中,因此修行是被动式防御的修行,观念的改变才能提高修学的效率。修行是修正行为,修正完要行动,行动后再修正,持续这个过程就是修行,而修行也可广博也可精微,渐悟其实也是一个个顿悟组成的,如果比作视频,那视频也是一帧帧照片组成的,而一帧帧照片也是一帧帧像素组成的,再往下分可能就接近道德经里的希夷了,而这就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道理,也是修行的过程。

松身十八势如果要分就两势:一松一紧,一动一静,一开一合,一升一降,慢慢炼吧。

今天教王哥养元九势前面的两个式子,教了小黄同学培元九势前面三个式子,老师给本澄师妹调了培元九势,学习东西要有学一次就学会的执行力,不能依赖给自己重复出错的机会,虽然很难,但要有这样的意识并去不断接近达到这样的境界。炼功和不炼功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也就不会有分别心了,同时这样渐渐也不会分别炼功和不炼功了,而炼功不是用多大力气就能出多大功效的事儿,而是掌握方法使用正确的方法才能有功效,而且炼的过程要慢要细。

记录的作用是为了防止自己忘记,但有些东西也只能记录下来一部分,而记录下来的也未必就是最有价值的东西,因为有些东西根本无法靠文字图画去记录。最初级的记录也就是记录原话,好一点的可以把一些课上的留白补上,再好一点可以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最好的能把这些东西吸收转化成自己的思想去指导自己的言行,而我可能还在第一阶段,而且你还记不全,还净是错。这点道渊师兄就做的很好。

文字其实最早就是符号,用来记录天地之间的事物,逐渐由象形文字转化成抽象文字,再到如今的简化文字,有很多字义都变了,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如果想返璞归真,还是学习一下文字的最初形态,对理解传统文化会有很大帮助。而文字读音也在不断变化,既然变化到现在的程度,那就尊重现在的文化,要把发音读正确,尤其给别人讲东西或听别人讲东西,如果音不对那可能意思也就变了。就像培元九势的势不是式,两个字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炼错了就白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