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观念?如何观念?我自己的观念正确吗?这是上次课老师留白的地方,念无时无刻不在产生,是否自己做到时刻观之察之?如果能够在此刻观此刻念,即是把握当下一念,若能保持这当下一念的静,那么每一个念都保持静,人也就自然静了。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那么该如何知止呢?这个次第是需要修炼得来的。
老师问我周日去梨园那边感受如何?我想来其实感受还挺多的,可最大的一个感受是这些师兄师姐们其实都很厉害很优秀,那么每个人跟着老师学习的目的相同吗?如果不同,那么每个人都为何而学呢?这引出老师教学历史的讲解,其实老师最开始是(2009 年 10 月中旬)因为师父生病,后来各种原因而被迫走上为人师这条路的,最初是几个师弟师妹跟着老师一起练功,后来就陆陆续续在老师自己组织的活动中有人前来学习,有的是因为老师的武术,有的是因为治病,有的是因为悟道,有的是因为想学佛家,而后来老师停了一段时间,也遣散了学生,自己一个人开车跑遍了中国的山川湖海,也算修行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后来回来后还是有几个学生一直追随老师学习,就这样到了现在,算下来也有十五载……
然而,最让老师头疼的是,很多人跟着老师学习,却不练功,当然因为生活中各种琐事,或者别的什么原因,总之老师诚心教,可如果学生自己不按老师教的炼,那么就是在浪费彼此的时间!正如老师周日举例倒茶时是什么原因水会从茶壶中流出来那样,如果功夫没有达到一定修炼的积累程度就肯定出不来。而这也会带来另一个问题,就是很多人练不到老师那个水平,也就失去了继续练下去的信心,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老师举例自己的师爷生平事迹,听了之后感觉老师的师爷如同神人一般,功夫之深根本无法想象,而老师十几岁就开始学习功夫,也因此拜访各大门派和世外高人,可几乎没有一个能达到师祖那个程度,也正因此老师知止而后有定,然后不断积累才达到师祖十分之一的水平,这么多年下来,如果我们这些学生不能勤学苦练,那离老师的十分之一水平可能都难达到,那么这样下去也就更无法超越……
而我自己也是问题很多,首先老师指出我的贪,老师讲的东西要记住,如果记不住有啥用,光记住还不行,还要能做到,否则不会有进步,贪则多,多则惑,惑则乱,解决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一门深入研究下去,长时深修;第二个问题就是过于随便,比如提问题,每次提出的问题是否值得老师回答?如果一年只有一次提问的机会,我是否还会如此随意?随意提问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降低了上课的效率和质量,很多师兄师姐为何上课不说话?那是因为吃过亏,因为随便的问题造成有的人永远学不到老师的某些特有的好功夫;还有学习态度问题,成年人学习本身就存在很多毛病,再不用心认真就更难达到效果。自己反思的确如此,自己本身就起点低,又想多学点东西,也就出现了这些问题。老师举例每次给我泡的黄精大枣水,泡半小时和泡一个小时和泡半天产生的的变化能一样吗?学习也是如此,急不来,但平时要多下功夫,同样的课要怎么听,怎么对待,能消化吸收多少?自己的问题真是不少!以前在生活中不也是这样吗,这正是自己要修炼的地方。
老师周末发了一个朋友圈,是引用抱朴子葛洪的一段话,出处是《抱朴子·外篇》:“是以闻格言而不识者,非无耳也;见英异而不知者,非无目也;由乎聪而不经妙,而明不逮奇也。夫智大量远者,盘桓以山峙;器小志近者,蓬飞而萍浮。夫唯山峙,故莫之能动焉;夫唯萍浮,故流而不滞焉。”这正是自己多年的顽疾!
另外,抱朴守拙不等于真穷真傻,而是要有之后再做到朴拙。然而为什么好的东西那些人听不到看不到,因为认知不够,这也就是根器不同,对于初学者,不管学什么,都别想太多,就按着老师教的正确的方法来大量练习才能提高自己,只有提高了自己的能力,提高了自己的认知,提高自己的包容性等等,问题也自然而然就解决了。所以生活中那么多问题还是因为自己无能。但越提高自己不一定越多的人会看到,反而只会更少的人看到,越好的东西越只有少数人能看懂,这是个人素质和认知决定的。也因此自己要提升自己的辨识力,如何提升?就是要前面讲的提升自己的认知!
现在大部分人都在做表面功夫,而我们修学更重要的是多做一些实际的事情,让人真正感到幸福的事情,不管是用心感受别人带给自己的温暖还是自己带给别人的幸福,都要用心感受,并且真诚对待对方。那么我们修学更是要在红尘中历练,不能脱离实际生活,如果一个人学习只是为了自己,那么不值得教,要能帮助到身边人。而我提出自己现在很想通过自己的学习来帮助自己身边的人,也在做的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老师答儒家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老师讲己所不欲未必勿施于人,己所欲未必施于人,要看对方的状态,以及对对方的了解程度,因地制宜才更重要!
老师问我最近站桩如何?我答最近站得很殊胜,昨晚都能站五十分钟了……
老师听了虽未动怒,但也是非常严肃地批评了我。如果比站的时间长,那么谁也比不过电线杆,如果论推不动谁也比不过大山……,老师之所以要求我这三个月每天只站二十到三十分钟,那是因为第一是考察我是否听老师的话,有些功夫多点少点没关系,但有些功夫不按要求做就会出很大的问题,如果在刚开始就这么自作主张,那么后面长久下去可能就会出更大的问题。这点我真的没意识到,本以为老师是怕我没有耐力,吃不得苦,想不到自己自以为是的老毛病又犯了。第二老师讲现在这个岁数,已经老大不小了,不是光靠拼蛮力可以的,而是要精炼巧练,所以说,老师就是老师,这么良苦用心对学生,可学生却如此愚昧无知……
接下来老师又给我讲了讲原本老师准备在这三个月课程里要讲哪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返本溯源的思想,想要不等于须要,选桩,观念习惯行为之间的关系,观念的展开,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修学的关系,人根器之不同,建立修学次第的概念,桩观二第,调桩,两个特殊观念: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空间观念中有形结构与无形结构在行住坐卧锻炼中的作用,时间观念对修行的影响,修学五要素诚真专恒悟,培元九势,天人合一的医道理念,修学中时间的投入,基础的重要性,量的积累,拳功理道四者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五字决的第一字放字决,道家北脉吕祖的医道还元思想,阴阳十二讲,观眼识病等等……,老师说我小看这三个月的课程了,我真心不敢,只是没想到,老师准备了这么多内容,只怪自己猴急的脾气,还是要端正自己的态度,认真踏实学习,要好好珍惜这次机会!
老师说原本今天是要讲一讲从周朝到汉朝道教的发展历程,只因我总是打断老师,造成上课效率降低,那也只好如此。道教的发展史只能留我自己回去查资料了……
下午老师有个高中同学来访,也是从小学了三十多年功夫,不禁感叹自己从小就羡慕的那些传说中的武林高手,竟然在不惑之年才亲见,真是白活了这几十年,不过现在开始也不晚,修学之路漫漫其修远兮,继续努力补课。
老师课上提到的一些人物关系如下:
左慈,字元放,自号乌角先生,东汉末年著名方士,少居天柱山,研习炼丹之术,明五经,通星纬,通六甲,传说能役使鬼神,坐致行厨。《后汉书》说他少有神道。葛洪《抱朴子·金丹篇》载,左慈是葛玄之师。传其《太清丹经》三卷,及《九鼎丹经》、《金液丹经》各一卷。曹植《辩道论》中说他擅长房中术。葛洪《神仙传》也说他能够役使鬼神(理解天干地支),会变化、辟谷。看他的人物简介有一些很有趣的故事,曾经在曹操面前耍弄方术戏耍诸侯。
葛玄,字孝先,三国著名高道,道教灵宝派祖师,后世道教尊称葛玄为“葛仙公”,又称“太极左仙公”,北宋徽宗时封为“冲应真人”,南宋理宗时封为“冲应孚佑真君”。收郑隐为徒,葛洪是其侄孙。
郑隐,字思远,精通礼记、尚书,善律侯,阅览九宫、三奇、河洛、谶记。收葛洪为徒,受《正一法文》、《黄帝九鼎神丹经一卷》、《金液丹经一卷》、《太清金液神丹经三卷》,精于炼丹,入庐江马迹山居,仁及鸟兽,常年有50余位充作仆役的弟子。80岁时体力充沛,健步如飞。葛洪为其徒弟。
左慈、葛玄、郑隐尊奉何神,无直接材料可考。不过他们都是金丹派。
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世称小仙翁,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东晋时期道士、道教学者、炼丹家、医学家、科学家。葛洪一生著述颇丰,《抱朴子》是其代表作。该书分内、外两篇。内篇20卷,论述神仙方药、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总结晋代前的神仙方术,包含守一、行气、导引等,为医药学积累了宝贵的资料;外篇50卷,论述人间得失,世事臧否,阐明其社会政治观点。全书将神仙道教理论与儒家纲常名教相联系,开融合儒、道两家哲学思想体系之先河。《抱朴子》的问世,对道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另有《碑颂诗赋》百卷,《军书檄移章表笺记》三十卷,《神仙传》十卷,《隐逸传》十卷;又抄五经七史百家之言、兵事方技短杂奇要三百一十卷。另有《金匮药方》百卷,《肘后备急方》四卷。惟多亡佚,《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共收其著作十三种。葛洪堪称中国最早化学家。
鲍姑,名潜光,中国古代四大(晋代鲍姑、西汉义妁、宋代张小娘子、明代谈允贤)女名医之一。精通灸法,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位女灸学家。是葛洪的妻子。医德高尚,擅长灸法,尤精通艾灸法,善于医治赘瘤与赘疣等病症,为百姓解除病痛,被尊称为“女仙”、“鲍仙姑”。鲍姑的灸法经验主要记载在葛洪的《肘后要急方》内。全书记有针灸方109条,其中灸方占99条。该书较详明的记述灸法的作用、疗效、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丰富了中医学的灸法内容。原存于广州市三元宫的“鲍姑艾灸穴位图”,对人体骨节经络、五脏六腑均有详细叙述,大致符合现代医学原理,是中医学的宝贵遗产。
以上是百度百科查的相关人物简介,了解之后还是很有意思的。从中了解到黄老学派和谶纬学说,原来文化发展的过程如此有趣……
继续补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