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学第三十一课(12 月 11 日)

今天上课,老师让改变一个习惯开始,从今天开始,不允许再用录音设备,而要靠自己的脑子来记,否则就一直依赖外部工具而不动脑子了。其实,原本自己也有这个打算,本想等把所有欠下的课程内容整理完后,就不再用录音设备了,算了算应该在第 36 节课左右能追上进度,但人算不如天算,这个被提前了,也好,省得自己再拖延下去了。

不过最初是因为自己基础太差,老师讲的内容又广博又深邃,很多都是自己以前没有接触过的东西,怕自己记不住,学习跟不上才录音的,但渐渐的的确有依赖心理存在,造成课上和课下有些脱节,这个问题的确该纠正。只是老师讲的内容都很宝贵,舍不得遗漏任何,可再怎么记仍然也只能记录上课内容的一部分,而且很多东西如果自己并没有消化吸收的话,单靠记笔记写日志也没什么作用,这就是为什么掌握那么多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的原因,因为道理谁都懂很多,可真正能践行的人很少,能时时刻刻践行的人就少之又少,目前我唯一遇到知行合一的也就老师一人,而剩下大部分人都是割裂开来的,有能偶尔做到一些事情知行合一的已经不错了。不过我们不叫知行合一,我们叫理行并入。修学如果不能做到理行并入,那就是空谈,或者乱搞,只有理行并入才能走向正途!

今天老师讲“病”,病分为几种?这个如果从病本身讲自己还挺懵,按医院的科室分?内科,外科,骨科,神经科,心脑血管科等等,这是西医的分法,且越分越细,有时候真不敢去医院看病,除了本身对医院的心理排斥外,还有就是搞不清自己该看什么科室,挂号都挂不明白,而且去医院看病大部分都是排号几小时看病几分钟,医院总是人满为患,中国最好做的生意可能就是医院了。而以前看病最多是儿科,因为孩子小时候总生病,尤其老大那会儿几乎一个月跑一次医院,从小看病的单子我都给他留着呢,等他长大了一起算算账,这是玩笑,后来太多没地方放了,也就丢掉了。孩子那会儿我真是看书育儿,但现在反思也可能太讲究了,反而孩子免疫力低下,太干净了就对外部环境产生不了免疫,也就容易生病了,老二就很皮实,一年生不了一次病。那会儿因为生老二自己也费尽周折,因为那时还没放开计划生育,我没有生二胎指标,意外有了孩子又不想就这样把一个小生命放弃掉,但又没有太多钱交超生罚款,顶着黑户的压力硬生了下来,三年没有上户口,因为北京不给上,想上只能上孩子妈妈河北老家的户口,这样对孩子很不公平,将来上学什么的都会成问题,也是那时候真正感受到中国没人权的体会,当时差点去国外生产,但风险太大,最终还是黑户三年,幸好后来国家放开了政策,给黑户上户口了,自己压在心里的大石头才终于落地,那几年只有我自己一直在想办法,因为是我要坚持生的,现在想想又替国家做贡献,走在了前面。如今年轻人让生都不生,目前很多问题都是人口结构出了问题造成的,那个搞计划生育的脑残专家,据说自己生了六七个娃。害了多少家庭多少生命,现在害的国家都替他背锅。这就是中国大部分专家的做的事情。幸好老二生病少,省了不少看病的钱。

继续回来说病,老师讲病其实分内外和先天引起,先天性疾病属于先天缺陷造成,这个谁也控制不了,所以现在讲求优生优育,很多先天疾病通过孕期筛查可以有个预防,但也是把风险查出来,如果的确有问题就是放弃这个生命,而婚前检查好像很少有人去做,最好是能在要小孩之前做一做遗传基因检测,也许会规避一些问题。中医经常讲的外因疾病和内因疾病,外因主要是受外部环境变化而侵袭人体造成,寒凉湿暑热等引起,内因主要是受内部病变引起,主要与人的饮食情志起居有关,有虚症实症等,比如肿瘤就是内因引起,还有就是细菌病毒这种微生物感染造成,比如一些流行性传染病,包括这几年的新冠疫情。但其实有也不能绝对的去分内外,因为外部环境一直在变化,如果内在不随着外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那就会出现失衡,也就会生病,而食饮起居情志这是一个人自己的事情,如果自己不注意,就造成内在抵御外部侵袭的能力降低,也就会生病,所以内外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才有各种养生法,但其实还是在讲如何顺应道,顺者昌逆者亡嘛。

有病就要看病,而看病得找好大夫,谁都不想找个不靠谱的医生给自己看吧,但现在医院看病是民生最大问题之一,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一直在解决,可解决了这么多年也没解决了,为什么呢?我想除了体制问题以外,最根本的是这本身就是矛盾关系,首先生病的人和看病的人不成正比,一个医生一天可能要看几百个病人,工作十几个小时,这也造成一个病人只能看几分钟,这是一个客观事实,但这样看病能看好病么?一个病人的问题能在几分钟内就了解清楚吗?显然很难,尤其一些疑难杂症,即使神医也要了解清楚才好判断如何治疗,可现在哪来的那么多神医呢,大部分科班出身临床几年有些经验了就变主治医师了,这是体制问题,不深究,问题是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已经成为既定事实,病人和医生都默许,因为没有谁能花几个小时去耐心给一名病人看病……

可能这也是为何那么多医患纠纷的情况发生吧,这一点师娘就做的很好,以前听本澄师妹讲每次去师娘那看病都会很仔细很认真的分析病情病因,还会讲治疗的方子原理,像师娘这样的医生真的很少了,但听老师说最近师娘又考下来中医执业药师资格证了,真是厉害啊,不过她打算回贵州那边的医院去发展,这点还是挺费解的,接触过几次师娘,感觉她是一个比较单纯的人,在那种体制里面工作估计这性格肯定会吃亏,但人各有志,想必师娘也是想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而不想虚度光阴吧。只是真如此的话,老师和孩子们怎么安排呢?这也是一大考验。

除了客观事实的原因,想必也有经济利益的问题,医院根本不是国营企业,我记得当初在朝阳某三甲医院住院期间,听说骨科大主任带着全体医师去五台山拜五爷求财源广进,结果那一年的确这个科室生意兴隆,没错,就是生意,一个个病患其实就如同提款机,做一台手术下来创收多少都是有 KPI 指标的,一年要做多少台手术都是有要求的。

这个体制的问题太多太多,所以最好还是少与医院打交道,就像少与公检法系统打交道一样,然而自己这几年充分利用了社会公共资源,充分与这些部门进行了深入交流,也感触颇深,以后有机会再细讲。反正人民的公仆我是没感觉到,就像老师说的,凡是写着“为人民服务”的地方,都是有警卫把守的,谁是人民?他们在为谁服务?

而社会本身是一个大集体,按理说应该是分工不同,合作不同,但整体在为整个社会服务,为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服务,就像人体内部,五脏六腑血管肌肉筋骨皮都在为谁服务?每一个细胞在为生命体本身服务,这个生命体就是这个人自己,自和己不同,前面讲过,那么他们会像现实社会中那样相互戕害吗?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损害其它细胞或组织的健康?肯定不会,而是尽全力为整体服务,这个整体就是人的本元,这样说有点不太好理解,是不是本元不是之前理解的那个无形的东西,那个灵魂,而是一个生命整体,这包含自(身)和己(体),之前一直理解的本元是虚无缥缈的东西,看来并不是这样。那么也就是说,这个本元是一个大的概念,如果要想让这个本元健康,也就包括了身心灵全面健康,那么就不单单光看医院体检报告的指标了,或者那个算不上体检报告,应该是身检报告,体的那部分好像得用一些其它检测方式,比如西方的心理学测试?或者是中医讲的精气神三宝。

人一旦有病就很痛苦,老话讲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那么如果看病单从病灶上去解决问题,就是目前大部分医生在做的事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哪里不行切哪里,这些只是解决身的问题,而体的问题解决了吗?要想解决体的问题,是不是要寻找病根才行,否则是不是就像野草一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所以斩草要除根,可是病根解决了就真的可以高枕无忧了吗?以前我认为是这样,但跟着老师学习后,老师提出一个概念叫病源。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这个可能不是指病源的意思,是源头不断就能持久,那么病源是什么?我一直不太清楚,难道是得病的本质原因的意思?估计还要等以后老师慢慢讲才能明白吧。如何判断一个医生的水平如何?那就看他/她从病的源、根、症哪个层面入手解决问题了。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是黄帝内经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一个人的精神状态要保持平和,不要太过亢奋,要把精神和形体保持和谐统一,这样就不会受外在干扰从而能身心愉悦,也就达到健康状态了。好像也是在讲身(形)体(神)的关系吧。

炼功如果仅仅锻炼外在的形,而不炼内在的神,那效果也不会太好,从炼形到炼神是一个过程,最终要回归到形神兼备的效果。然而有时候神比形更宝贵,因为精神可以延续,而肉身早晚会腐化,所以还是要提高自己的精神追求。

上周末出去了一趟,去了怀柔箭扣长城,与之前的户外老友聚了聚,我把这次定义为交流活动,因为这次活动能深刻感受到自己最近发生的变化,之前这种活动自己会尽力融入其中,喝酒吹牛侃大山发泄情绪,但这次并没有这样,反而在用一种第三视角去看待整个过程以及过程中每个人的表现,越来越清醒的看到自己过去浮躁肤浅庸俗的样子。当然现在也没好哪儿去,不过一直在努力改变的路上。

最近听古琴曲也有了新的感受,好像能听懂一点琴曲演奏中的意韵了,以前听根本听不出大师弹的好在哪儿,前天突然想听管先生的《平沙落雁》,听着如痴如醉的感觉,听出了这首为什么弹得好,也很神奇的感受。

今天把松身十八势都教完给王哥了,老师讲在教中炼,在炼中学,慢慢体会这些微妙的东西吧,老师说如果越来越不知道什么叫静,这才是进步,有时真不清楚到底怎样才是进步,真像老师当初送我的那首诗说的:见素抱朴独默语,返本还元人不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