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学第三十六课(2025 年 1 月 15 日)
做任何事情似乎都有心法,最近逗猫也逗出了心法,总结下来与曾经的职场颇有相似。我家元宝算聪明的猫了,有的事情管教一次就不犯第二次,并且也挺会察言观色的,每天我会用逗猫棒逗它玩一个多小时左右,主要为了消耗它过剩的精力,要不晚上嚎叫个没完没了。逗猫让我看到了猫的潜能,凭空起飞,空中三百六十度回旋等高难度动作不在话下,果然是一个体操健将。最近发现它瘦下来了,看来谁都要锻炼。
逗猫棒控制在我的手里,由我来操控那个尾端的羽毛,而元宝则为了逮到羽毛而用尽“心机”和力气。看着它可笑的行为引起我的思考,因为我是有更高智力的,而它没有,它始终不明白为什么羽毛会失而复得得而复失,因为它只管用尽所能抓住它,我是那个掌控羽毛的高维智慧存在,它是低维智慧存在。这个过程不能让它始终抓不到羽毛,否则它就失去了动力,就放弃了。而是要给它放水,时不时让它抓住几次,并且每一次挑逗都要让它感觉到就差一点点就抓住了,而这个过程可持续一个多小时。猫科动物可能都是爆发力很强的物种,但耐力不行,所以它也会休息一会儿再飞来飞去地抓我控制的羽毛。
这好像曾经我们在工作中,公司制定的战略目标分解到各个人头上的任务,要根据每个人的特性制定,比他自己的能力稍高一点,只要他愿意努力一些就能实现,而对于能力强的人,则要制定的任务略高一些,否则太容易实现就会令他们失去成就感,而不能给人和目标设定的差值过高,如果他自己评估自己无论怎么努力也不可能完成,那么就会放弃目标自暴自弃。这也是我们以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能力评估模型和经营指标分析的核心,这也是为什么每一年公司都要调整战略目标的原因,大部分目标都是根据前一年销售情况加未来一年市场份额评估和人力资源评估的产物,这也是为什么要有招聘,因为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竞争模式下,以及不断扩大的经营指标必然要补充人手。这也让我自己想明白了为什么曾经职场中的自己始终无法满足老板的要求,最后服务的那一任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就像拿着逗猫棒的我,站在公司最高的维度去看待公司的一切,下面所有的人都像我家猫一样处在低维度下,虽然大家都很聪明很努力,但其实都是在低维智慧中拼命去抓“羽毛”,有的人则混日子,因为抓不住也没什么处罚,而大老板很明白每个人的“羽毛”为什么抓不住,也不是一直都抓不住,要在这过程中放放水,而且要树立一两个能抓住羽毛的“猫”来刺激其它“猫”,让它们觉得是自己不努力的原因,而不是羽毛的问题。公司经营大体都这套路,这也是为什么自己始终不能让老板满意的原因。
不知道这个逗猫心法与修学是否有关系,自己感觉有一些关联性,就像锻炼过程中自己给自己设定的目标不能太高,否则就实现不了失去了信心,也不能太低,太容易实现也失去了兴趣。
今天老师和小黄迟到了,原因是小黄同学坐过站倒车又因着急而再坐反车,老师为了等她而迟到了。丁师叔过来一起上课,老师正好借着早上的事情讲了等与不等的区别,为什么要等,等的前提条件是确定性的,因为知道小黄一定会来,因此可以等,如果不确定,那么还等吗?就像炼功,如果确定一定能练出东西来,那么就不能着急,就要等,如果不确定,那么还要傻傻的等下去吗?而这又回到我的逗猫心法中,我知道羽毛会让猫抓到,因此它一直可以等待机会,伺机而动,积蓄力量,一击必中。如果羽毛变成了一只鸟,猫会怎样?猫很有意思,它在羽毛飞来飞去以及落地时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好像它一点也不在乎,但它好像一直在关注着这羽毛,就像老师说的合着呢,除非它确定羽毛飞了,它就会调整成真的不再关注了,这个过程特别有趣,那么它一直在等机会,这个等是它确定猎物还在,一旦猎物不在了,它就不费精力了,看似休息也可以马上投入战斗,这个切换很有意思,像极了我们炼功的状态,就是老师说的行住坐卧不离炼功,但也不是一直炼功,我不知道是不是这样。我问老师那么炼功中如何确定等还是不等的时机呢?老师说我一直在用脑子思考,就不会体会到等与不等,也就不知道这个时机到底是什么时候,丁师叔说我在问的过程中就失去了体会等的状态,如果我能用等的状态来等着合适的时机问问题,我就能明白了什么时候等什么时候不等,这个很烧脑,因为我还是在用大脑思考,因此还是不能理解等和不等的时机问题,老师讲一个例子说蜗牛和青蛙都在一个井里,青蛙一直在跳啊跳,想要跳出井里,而蜗牛一直在慢慢的往上爬,问我们觉得谁能有机会爬出井来?显然蜗牛的机会更大一些。这个例子反证了我的逗猫心法,青蛙每一次努力的蹦跳基于什么?基于它自己对自己的自信,认为自己有能力跳出来,然而如果一直这样跳下去,想必一定会精疲力尽,从而放弃目标。而蜗牛虽然弱小,但是它可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实现目标,只管一直去做去努力,而对于它来说实现目标可能只是一种附带的结果,不知道是不是这样,这也让修行之路走的又模糊了一些,到底是做一只明确目标的猫……
还是做一只一直努力爬的蜗牛呢?还是说两个都对,只是路径不同结果相同罢了?
这可能引申出老师说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学东西一个是从外向内学,一个是由内向外学,哪个更好?是不是那个确定目标的猫像在由外向内进行,而那个不确定的蜗牛在由内向外进行,虽然都可达成目标,但是不是有区别,区别是什么呢?
天有九宫,地有九州,人有九窍,老师上周教的按摩手法有一个正好在人中穴位置,为什么是人中穴?这也不是人的正中啊。因为人有九窍,而眼耳鼻六窍刚好组成了阴爻坤卦,口和二阴三窍刚好组成了阳爻乾卦,和在一起正好是地天泰卦,而人中穴是阴阳分隔点,因此为人中。古人对人体的研究真的很有深度,是离不开太极阴阳三才四象五行八卦等理论体系的,所以那些才是中华文明文化的根基,要想学好传统文化,必然要好好研究这些根基的东西。
今天新学了按摩的几个手法,剩下几个再有一次课程就能学完整了,不过这些手法也可以在春节假期给家人做一做,今天丁师叔做了会儿模特,不知感受如何。
今天早上开始莫名其妙身体起了很多红包,老师说应该是过敏,我想来想去也没吃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唯一家里就多了一盆捡来的绿萝花和买来的一些二手书,花应该不会有过敏原,估计是二手书没消毒造成的过敏反应,老师说我这是对二手文化过敏,所以以后还是要学一手文化哈哈。
中午王哥给了一片过敏药吃,我又站了会桩,老师又给我助力了一把,下午喝茶时过敏反应好多了,基本上红包都下去了。最近发现自己身体越来越敏感,就是很多问题会沿着经络有反应,这次过敏就又是这样,先发在四肢关节处和胆经心经处,后来肝经肾经小肠经等发出来,老师说这也是好事,能发出来至少没有把毒留在脏腑里面好,至于敏感可能是因为一种原因自己体质弱,一种是锻炼会有提升经络疏通所致,都是正常现象,不用太在意。跟丁师叔一起喝茶聊天发现他也是一个很幽默的人,看来并不像梨园上课那样沉闷。过完年小黄同学就正式开始工作了,也就只能去周日梨园那边上课了,相信有她的活泼劲儿,会让梨园的同学们有一定的活力,上课真不必死气沉沉,轻松加愉快多好。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