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学第三十七课(2025 年 1 月 19 日)

这两天因为过敏反应,搞得自己身体很不舒服,感觉就像大病一场一样虚弱。上周刚嘱咐了俩娃别去人多的地方,以免传染病毒,结果这周就听说老大感冒老二肠胃炎,老大说是老二传染的,我告诉他肠胃炎不传染,肯定是他又踢球的时候没注意保暖,出汗吹凉风感冒了。而老二肠胃炎我说她一定是因为乱吃东西造成的,她却说自己什么也没吃,后来倒着倒着发现在外面尝了一下雪的味道,北京今年几乎没怎么下雪,这还是上周有些地区下了一点点,肯定是因为这个造成的肠炎。告诉她第一场雪都会很脏的,以后千万要注意,但也不知道能不能注意。

周五身体好点了,想着回去看看他俩,回去一看俩人也没啥事儿了,遂顺便把考试成绩和学习态度顺便说了一下,但仍然是空白无力的“教育”,就像逗猫心法一样,高维的我知道怎么才能更好,但低维的孩子根本领悟不到学习的重要性,一切都是徒劳,有些事难道非要等到后果严重才能领悟吗?有时想自己这样离开他们是不是也是一种自私?如果我在他们身边会不会比现在的状态要好一些,至少我还能管教的了,然而现在孩子们处于三不管地带了,情绪上会责怪自己会不会害了他们,可很多事情很多问题都不是我能左右的了,而且学习真的要靠自己发自内心去努力才行,就像我的修学之路一样,如果自己不想学,别人再怎么逼着也没用。人生就是这样矛盾……

看着家里越来越不像自己以前在时的样子,很多有意境的地方也没了以前的感觉,因为摆设变了,很多被照顾的生命也没了灵气,乌龟身上都长了绿藻,猫还是那么瘦,猫砂盆仍然好几天没弄了,两盆植物一盆被猫祸害的已经没了精气神,就如同人一样苟延残喘的活着,唯一的一盆兰花还坚挺着,不知是不是按时浇水。客厅多了一台电视,把以前放卧室的挪到了客厅,这回方便看了,那些无脑的电视剧又死灰复燃了,进门时一家人正在看我不知名的电视剧,时间都这样消磨掉了,而孩子的学习仍然不重视,反而有了一句响当当的标语:“学习是自己的事情”!

一切看似没变,但又都变了,熟悉的不再熟悉,陌生的依然陌生,等到孩子们都睡了,我也无安身之地,也罢。捞出乌龟带着回了大厂自己的天地,只有这里是熟悉的地方。

老师把下周三的课调到了这周日,与梨园的师兄/姐们一起上,本清、本澄都请了假,以为本馨也不会来了,结果到了梨园发现她已经到了,还真早,后来才知她昨晚睡在老师家,因为周六带了一个朋友来和老师交流。陆陆续续同学们都到了,而我们是开车过来所以还算早到,不过最先到的是文下师兄,他已经开始准备司茶事宜了。

今天上课喝的是一个新的白茶,但当杜师兄司茶时,老师说这是红茶吗?因为一冲泡就有很浓的红茶味儿,但看着茶汤确实像白茶,而茶包装也写了白茶,老师喝了一口很确定这是红茶,也递给文简师兄鉴别一下,据说是湘西保靖县那边的一种茶,老师让换了茶,并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事首先要做自己确定的事情,比如考试的时候拿到卷子审题后先干嘛?肯定先做自己会做的,确定不会错的题,然后再去做自己把握不住的题,泡茶也如此。不管做任何事情,就像打仗第一仗很重要,重要的是要打赢,打有把握的确定能赢的仗,这样才能给后面带来自信和鼓舞,打顺风球是一种策略。这样我想起一个成语故事,一鼓作气的重要性。

老师为了让大家更深切体会确定的重要性,特意让杜师兄闭眼司茶,这一下增加了很多不确定性,不确定茶壶杯子的位置,不确定倒水倒在哪里,也让自己很被动,很难受,盲人和正常人的区别就是这样,人可以眼瞎但不能心也瞎,可能盲人心比普通人更清静吧。

老师讲了近代史的一个重量级大师陈寅恪的故事,说他年轻的时候一堆毛病,留学期间的也挺窘迫,但这些都不妨碍他对自己深爱的事情深入的探究,最终成就了一代大师,近代很多文人大师都是他的学生。同时期还包括胡适、梅贻琦、沈从文、刘文典等,但都不及陈寅恪十分之一的水平,傅斯年曾说中国三百年才出一个陈寅恪,可见陈老的学术水平如何。但这么高的学术水平却没有一张文凭,因为他从不为了文凭而学习,却成为清华大学四大哲人之一,剩下三人是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老师讲了很多那时候的大师趣事,包括刘文典脚踢蒋介石等,道渊师兄告诉我如果对这段历史感兴趣,可以读一读《南渡北归》。

老师对每个人都针对性的讲了一些内容,或者困惑,或者焦虑,或者烦恼,或者痛苦,但这些其实都是红尘俗世中修炼自己的养料,而不要成为这些破事的燃料,被这些事情燃尽自己的精神就不对了。可大部分普通人都沉溺在这些俗事中情绪中无法自拔,也正巧看了李巍师叔发的一篇朋友圈,提到了自己最近状态不好,身体健康程度也因这些俗事而受影响,他还引了一段张三丰真人的《无根树》做表达。正巧周三老师也提到过无根树,建议我们如果有空可以拿来一读。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毂,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至誉无誉。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这一段出自道德经中第三十九章,老师讲解决了远道的问题是不是就近道了呢?所以要搞清楚哪些是远道的事情。

我跟老师探讨了关于我最近通过逗猫心法思考的维度问题,觉得老师也挺不容易,他就像拿着逗猫棒的高维智者,而我们这些学生就像低维的猫,如何才能升维呢?虽然老师一直在努力教给我们方法,但无奈我们就是听不懂,学不会,做不到,有时想想高维智者也很痛苦,都清楚了一切事物表象的背后底层逻辑本质,是不是也挺没意思的,反而那些为了执着于逗猫棒的“猫”还过得生动一点,至少还有逗猫棒(欲望)引诱着自己,活着虽然稀里糊涂的,可还能有点生趣,就像那句话:“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老师说我其实又在犯老毛病,就是务实还没有就又务虚了,而且很多时候,只有真正到达了更高处才能领略到高处的风景,就像一个爬山的人,爬上了香山觉得不过如此,又爬上了五台山也觉得不过如此,再爬四姑娘山会怎样?再爬珠峰会怎样?这些怎样不是靠站在五台山上思考出来的,而是真正爬上去之后感受到的,只有真正到达过才有说的资格,也才能真正体会到不同。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也在发生变化,爬香山五台山需要怎么爬?爬雪山需要怎么爬?是一样的吗?这就已经产生了变化,在爬的过程中,以及爬上去之后,对自己的认识都会有变化,因此不要总站在五台山上想珠峰上的意义,那本身就没有意义。

自己既然选择了这条路,那就努力走下去,剩下的都是无关紧要的东西,都可以成为这过程的养料,只是总觉得如果仅仅为了自己而修学,那么修成正果又能如何,但老师讲只有先把自己修正了,才能有资格去帮助别人,否则拿什么帮别人呢?包括自己最亲近的家人。这个观念也是自己需要修正的。把自己修正不是自私自利,太阳是自私的吗?天地是自私的吗?道是自私的吗?它们都没有利益关系,不会偏袒喜欢的厌弃不喜欢的,也因此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刍狗是没有生命的一种象,而天地之道不会有慈悲生命之心,它只是无差别的对待万物,在它眼里都是刍狗罢了。只有人有利害关系,人性都是趋利避害的,这也是为何要修炼的原因之一吧。

中午道盈师姐包了饺子,文下师兄炖了肉,我炒了三个小菜,文简师兄准备了熟食,简单朴素的一餐也无处不体现道义:文下师兄一直中午给大家做饭,据说已经坚持了很多年了,文简师兄不怎么会做饭,但他一直买一些熟食来给大家吃,据说也坚持了很多年了,道盈师姐每次都会从家带一些东西过来给大家,虽然她也不太会做饭,但在这儿还是尽力而为,把会做的都展示出来了,我手虽受伤,不过也好了一点,而且准备的两个菜基本上不用切啥,也是比较省事,能出力就出力,能出钱就出钱,能出技就出技,如果什么都没出,那也可以思考一下出啥。毕竟都是成年人,饭量也都不小,总做伸手党不太好,那样不长久。(差点忘了文中师叔带了水果)

下午我没去梨园公园,在老师家和道渊师兄闲谈了一个下午,期间老师的女儿小宝也出来聊了一会儿,她还给我看了她写的同人小说,让我评价评价,我晚上回来静下心读了后真不敢相信这是出自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之手,读起来很有画面感,我以前喜欢看电影,感觉读她的小说就像电影一样,真是了得。同时也在反思自己的教子方式,如果家长能真的尊重孩子自己的兴趣爱好,并支持他们把那些发挥出来,也许真的可以人尽其才。

晚上在老师家喝茶,后来小黄同学要赶火车,清空师姐清月师兄帮我洗菜切菜我来炒菜加上中午剩的菜,大家吃了一顿简餐,结果又剩下了不少。老师明天就启程去贵州铜仁与师娘会师了,他想一天开到铜仁,我是做不到的,后来老师要收拾东西,也让大家各回各家好好过一个安稳年了。

神游桩功很有意思,总是初试很灵光,李巍师叔第一次玩竟然能命中百分之八十左右。

晚上回到自己家里,看着元宝和来福,还有小兰小竹小藤小萝们,想着老师白天对我讲的内容,有种洗心革面的感受。人到底为什么而活?它们也许也在告诉着我答案,只是我还没能读懂它们的表达吧。

既然无须留恋过往,不如开启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