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学第三十八课(2025 年 2月 5 日)
年就这样过完了,老师从贵州铜仁用一天一夜时间开回了北京,我用八小时从沈阳开回了北京,一个开了一千八百公里,一个开了八百公里,还是老师厉害。
不过老师在铜仁时感冒了,还挺严重,发烧最高都到 39 度多了,他认为是环境变化造成,我怀疑是病毒感染引起,否则不会烧那么高。老师说这一路开车一个哈欠没打,因为旁边有同行的亲戚注意到,否则老师都没注意,为什么呢?因为老师回来时为了调整状态,就给自己调了一下,一下就进到桩里面了,老师也没注意,然后就一直没出来,后来经旁人提醒才发现。我们炼功最大的问题是进不去状态,而老师说他现在的问题是出不来状态,也是很神奇。他说很少自己会这样调,估计以后也不会这样开车了,因为要赶着初六前回来去师爷家聚会,所以才这样。
新的一年开始了,我们是否做好了新的准备呢?人还是要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在这过程中去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为什么老师总要重复这句?因为我们总想做一些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或者说自己的欲望总是大于自己的能力,这样就成了一种痛苦的存在,而自己又无法清晰的认识自己的能力,也就稀里糊涂的去做一些错误的决定,或者踩一些坑,然后在这个过程里更加痛苦,抱怨这抱怨那,就不怪自己,但殊不知其实最该抱怨的就是自己的能力不足,才造成当下的窘境,如果自己对自己的认识足够清晰,也就能规避很多人生问题。但这个道理简单,应用却难,所以,如果能有一颗平常心,能在任何事情过程中去提醒自己不断认识自己,想必一点点的累积下来,也能越来越清晰,这也就是为什么老师讲站桩是一个认识自我的过程吧。炼功也是如此,不断的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能够顺势而为,避短处,也就自然事半功倍,如果自己又不清楚自己,又欲望重重,总想通过炼功达到某种程度的目的,而目的与自己的能力又不匹配,也就成了妄念,从而更加不可能实现,也就成了事倍功半的效果。
因此,最近站桩我越来越体会到势的重要性,以及认识自己,认识势,顺势而为,同时忘记任何幻想的目的,不带任何目的目标的去炼功,就把自己放在这个当下的势里,自然的过程中存在,也挺有趣,但这也是一个过程,也要一点点锻炼才行,不是说一下子就能到这个程度,炼功越来越有意思。
老师也再次强调了习惯对人的影响,好习惯坏习惯都将影响一个人的生活工作,而习惯也分大小,小的会养成大的,就像宠物,养大了好习惯能滋养自己帮助自己,自己受益后又反向助长习惯。坏的习惯也是,只不过就变成了反噬自己,大了可能会摧毁自己。但很多时候我们不自知一个习惯是好是坏,因为我们身在局内,这就需要有个局外人帮我们一把,因为有些习惯我们以为是好的,但其实是不好的,而习惯是由人的三观决定的,这就要返回观念来纠正才行,也因此经常去内观自己的念,纠正自己的念很重要。而这个纠偏就需要一个标准,标准从何而来?前面课程也讲过,可自己复习。
人如果想成就高层次,那就要有高追求,同时对自己提高要求,并且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往高处走,有人会讲刚说完要做能力范围内的事情,不要有过高的奢望,这不前后矛盾吗?其实不然,因为对层次的理解不够,才会有这样的误解,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能清楚的认识层次不同,高低有别,同时能知道不同之处在哪,也能有提高自己的方法,也能清楚认识自己的不足之处,那么提高自己是不是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儿,但如果这些都不清楚,那这才是妄念,就是一个人就想好,越来越好,但不知道怎么好,那不就是妄念嘛,一个懒汉天天想发财还有美人在怀还有荣华富贵的生活,这就像刚才说的不自知的高目标,那就痛苦了,又实现不了,又想要,人一生百分之九十的问题都在于此罢了。
今天上课只有我和本澄师妹,老师对我们不同的问题进行不同的讲解,虽然感冒还没完全好,但老师依然坚持上课,人少还能轻松一点,这假期对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老师讲了自己在贵州的一些经历,有些很有趣,有些很无奈,不过总体来说还是挺开心的,毕竟风俗习惯不一样,差异还是挺大的。这种体验也不错。而师妹和孩子们一起去了马来西亚,在那边也体验了一些不同的风俗,不过最大的感受是当地可能因为华人文化比较重,反而比国内更有过年的味道,到处张灯结彩歌舞升平很是热闹,除夕烟花放的比国内热烈多了,也许是因为异国他乡的人更怀念家乡,所以也更重视家乡的文化习俗,也是不错。而我假期自驾去了趟东北,打算觅雪寻踪,雪是真真的觅到了,准确的说都有点恐怖,这一路惊心动魄的体验此生难忘,而寻的一些古踪遗迹也还可以,辽宁省过去是辽代的一个时期发源地,因此有一些辽代的遗迹,最值得的是在沈阳故宫拍到的雪景和锦州市拍到的奉国寺雪景,都很满意,至于旅途的辛苦和喜悦,依然在自己的模式中体验着,唯一不同的是这次是我自己和元宝,这种旅行的过程就完全和以前带娃出去不一样了,顺着自己的性子来,真不错。
辽省博有些好东西,毕竟离红山文化比较近,还有一些是人类最早时期的遗迹,比如那个最早的神庙祭祀遗留的女神头像就出于此地,还是能长些见识,只是后来因车故障没能去成国界边的鸭绿江断桥,稍有遗憾。
炼功不是一会儿炼一会儿不炼,准确地说是不能自己觉得状态好就炼,状态不好就不炼,应该是状态不好更要炼,状态好更要多炼,在这个过程中从一点点有意识的去炼,过渡到无意识的去炼,这也是老师一直强调为什么要把炼和不炼的边界模糊的原因,为什么我们没有收功的原因,因为只有没有分别才能没有分别,有了分别心,那就一直达不到浑然天成,自然而然的状态,或者说,如果人生就只有一个势,这个势本身也不可断不可逆,那么也就自然在这个势中不可断不可逆,一直顺势而为罢了。而最近我越来越觉得时间这个概念有时是多余的,或者说现代的计时方式是有问题的,因为这种越精准的计时也就越让人有压力,有紧迫感,就会着急的做事情,总怕时间不够用,总怕错过了什么,毕竟人生就那么些天,过了一天少一天。然而,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或者说时间这个概念可能根本就不存在,只是人类发明出来给人类使用的,对于除了人类之外的生物,没有时间的概念,只有一个势的存在,从出生到死亡,而每一个存在也只有当下,不会有过去也不会有将来,低等生物之所以不痛苦的原因之一也许就是因为它们活的很简单,人类社会活的痛苦也是因为太复杂,那么这是不是也是佛只有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佛,而佛法也讲现在才是最重要的。没有时间的概念,炼功也就轻松了,只有一个势,顺着这个势,过去不可得,未来不可知,只有当下,沉浸在当下即可,感知每一个当下,认识每一个当下的自己,观每一个当下自己的念,纠正每一个当下。而其它的都可以当做是标签,黑白只是标签,只是相的不同形式,年龄也不存在了,只有一个个相的变化,每一分每一秒都是一个个标签的相而已,这就像极了摄影中的概念,我们拍照截取的就是每一个当下的像,为啥叫相片,因为此像即相,过去了就在无同相,即成过去不可得,而未来我们不可知,也无法捕捉未来的相,是不是很有意思。别老想着时间这个概念去折磨自己了,忘记时间,忘记年龄,只有一生一死一世一势,好好珍惜每一个当下,计算站桩站多久干嘛,就站每一个当下,站累了就休息,站不累就继续,炼功也只管炼每一个当下,别想那么多目的,是不是简单轻松加愉快,这是我最近最大的体会。
最近 DeepSeek 大火,我之前对一些所谓的 AI 工具和人工智能技术还不太感冒,因为大多是噱头大于实际,国外的 Chat GPT 虽然也很厉害,但应用并没有那么普及,也都还是技术研发过程,但这次的 Deepseek 不太一样,经过试用后果然不同凡响,这也是国内真正能与米国有所抗衡的一种技术实力,但硬件还是硬伤,不知道未来多久能追上,可技术应用层面在我们这个地大物博的国家从来不是问题,因此这点可能又会像之前移动互联网时代形成技术反超的现象吧。最近看有人问了 Deepseek 一个问题,是说如果它变成一个人会怎样?大体回答是如果它变成一个人,它会去像一个人一样从出生开始学习蹒跚踱步,用脚来体会地面的温度与大地的厚重,用手去触摸万物的不同质感,也会去谈一场恋爱,去体验人类复杂的情感,也会去感受生命中每一个美好的瞬间,也许会有很多好的不好的回忆,但那都是生命中宝贵的经历,都会最终成为自己活过的证据,如果可能,它还要把它们传递下去,让更多人体会到自己体验过的生命经历,而不是只有 0 和 1 的变化。大体讲的是这样,我看完很受触动,因为自己虽然没有活到终点,但最近在人生中点也在思考很多生命存在的问题,有时站在 DeepSeek 这种高等智慧物种的角度去看人类社会时,正是这样的感受,人类之所以有意思,不也就是它讲的这些过程吗,也就是前面讲的时间这个概念简化后的每一个当下,好的坏的也都是人类社会概念下的产物,因为对于智能物种没有人类的三观,都是人赋予它们的,一旦它们能够自主意识,人类是多么渺小,就像那些科幻电影中演的一样,人类可能就像现在我们看待低等生物一样,那时人类文明还剩什么?人类价值是什么?人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如果人机共生真的实现,整个文明都将改写,价值体系完全改变,社会制度规则全部颠覆,也许真的能实现共产主义,因为机器可以无限生产人类所需的东西,而唯一受限制的只有资源,如果机器所需的不再是不可再生资源,而是无限可再生资源,那么人类就像宠物一样被豢养,人类需要的所有都将由机器来生产,而且不停的生产,那时还需要现在我们每天发愁痛苦的钱吗?也许需要的是其它的一种价值体系来交换,就像阿猫阿狗从不用挣钱养自己,只需要卖萌耍可爱就能生存下去一样。越想越有意思,也越可怕……而我们当下的所有痛苦的问题,那时还存在吗?有人觉得这些太遥远了,你敢站在二十年前看现在的社会现状吗?二十年前的人敢相信出门不带钱包就能解决一切生活问题吗?
一切并不遥远,科技只会越来越快速的改变我们的生活,因此珍惜每一个当下做为人的存在吧,那么多痛苦也好,快乐也罢,都将成为过去。
老师也讲了关于生命的重要性,我这次出去走了很多地方,看了很多古迹古物,那些都是死的,都没有了过去的生机,老师说博物馆只存在一个,那就是这天地之间和这天地万物,我们应该好好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去探索,这些博物也因我们的存在而有了生机,否则就是死物。的确,我出去十来天,回来时到家发现家里灰蒙蒙的,虽然也没有什么灰尘,但就是没有光泽,可我待了一晚,第二天就好了很多,这也许就是老师讲的物与人的关系吧。而人生而为人,真正宝贵的是生命,而不是这个躯体,因为没了生命的躯体也就是肉,生命是什么?也许就是灵魂,每个人之所以不同也在此,什么是灵魂?也许就是人的本元,这也是性命之学的迷人之处。因此人要照顾的不是这个宅子(肉体),而更多是要照顾好自己的灵魂,因此站桩也不是死站,要有生命力,我不知道这个和我理解的势是不是一个东西,死的就没有了势,只有活的才有势。
人与机器最大的区别可能在于生命力,而有生命力就有七情六欲,就有情绪,人总希望驾驭情绪,驾驭欲望,可到底能不能驾驭呢?该不该驾驭呢?要不要驾驭呢?这些问题留在后面修学中慢慢体会吧,但至少老师给了一个答案,情绪都是低级的,高级的不是情绪带来的,而高级的东西不需要驾驭。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