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学第四十一课(2025 年 2 月 26 日)

这周算是黑色的一周,也应该是自我救赎的一周,是认识自我情绪的一个过程。这周仿佛做了很多事,但又好似什么都没做,就任由时间流淌,任由自己在情绪的漩涡中沉浮,有和无之间度过。

老师课上又一次强调了写日志的问题,日志日志,当日之志,若不在当日,又谈何日志。

日志的问题,讲话咬文嚼字的问题,老师家装门的问题,看似都是小问题,然而背后却隐藏着大毛病,一个人的观念决定了他对一件事情的态度,也决定了这件事的结果,从而又在影响下一件事情,就这样周而复始不断循环往复,最终一个人的一天、一年、一生都这样过去了,有的人可能会醒悟,但大部分人都不自知,只怪命运不公,只怨时运不济,却从不思考个中缘由,蹉跎一生。

细节决定命运,这种道理之前一些西方畅销书的成功学经常提出,然而我们中华文化自古就有见微知著的思想,为何非要等到洋人提出某个观念才觉得高级,而自己拥有的早就丢弃到一边了呢?除了近代西化带来的崇洋媚外的思想以外,更多是自我文化的遗失和丢弃,老师说那叫毁灭,的确,我们已经毁灭了太多宝贵的东西,也许人类的存在就是在不断毁灭吧,我的确是个悲观主义者,一直还是讨厌大部分人为的东西,都是刻意的、做作的,有时更多是多余的,破坏的,毁灭的!

人生需要经营,婚姻亦是如此,事业也是,经营二字,何谓经何谓营?那必然不是胡搞乱搞,一定要遵循个规律,否则就不必谈经营二字了,然而大部分时候我们并不懂如何去经营,只是一味追求利益,追求自我满足,因此背道而驰,从而并不是在经营,而是在胡搞……

学习任何东西,都跳不脱一个规律,那就是大的框架加细节品质,先要对一件事情有一个整体全局的角度来认识,然后在个中细节追求极致,从而不断提升质量,能不能反过来?试试看,一个陷入细节没有框架的人如何学习好一个东西?可想而知。

在这个基础上,一个人应该追求什么?过什么样的生活?要有自己的思想理念,从而去指导自己当下的每一个选择,这个思想理念是如何形成的?过往的经历,先辈的经验,前人的智慧等等都可以作为借鉴参考,但最终还是回归到观念上,因为观念决定一个人的行为习惯,而一个人的观念是如何形成的,这个最有意思,那就又回到一个人从小到大的经历,原生家庭,社会环境等这些后天的因素,以及先天基因遗传等综合因素在一起形成的。

过去不可得,未来不可知,那么只有当下最宝贵,然而一个人终其一生都在纠结舍和得,在这二字中间徘徊,最终有失有得,然而终究是失多得少,因为最终我们都会失去一切,一切存在的东西,然而能留下什么呢?可能只有故事,或者有一些精神上的寄托,或者再高级一点是一些思想的传承。因此,一个人一生为什么而活?时刻都该去思考。过去的一切都应该成为自己转变转化的养分和动能,让自己变得更好,更强。

一个人要以诚立己,只有先做到对自己诚,才能对他人诚,而要对生养自己的人和自己生养的人负责,更要诚,然后是另一半,最后才是外人,对这些顺序不能搞乱了,如果对外人都很诚,对内却做不到,这就会出大问题。

人可以吃亏,但更好的是大亏少吃或者不吃,而小亏吃了当没吃,人生就能少踩很多坑,如果反过来也会出大问题。

人不要总对外在抱以期待,只要有期待就会有失落,因此最该期待的是对自己,而更要多去正视自己的问题,反省自己的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能乜斜的去自己。自己的问题改正了,才能给下一代做好榜样,才能用后天的改变影响先天的问题,如果先天就有问题,后天又乜斜的对待,那么只会越走越偏,所以人生问题要正视!

老师现在一点点的在改变梨园家里的状态,这也是在以身作则,或者说这也是自我修行的一部分,我们每个人都该如此去对待生活,而不是放任不管,更不能放纵,放弃就更不对了,因此放字决也是有层次有区分的。

紫阳真人在《悟真篇》里说:“鼎内若无真种子,犹如水火煮空铛。”全阳子说“猛火煮空铛”就是“无药而行火候”,会导致虚阳上攻,出现邪火头晕目赤等症状。网查应对的方法是《玄宗直指万法同归》里说的:“坎离默运,十二时中无杂思想,是为火候”,原理是“真火无候,大药无斤”,操作上强调“守中为要”,“出息微微,入息绵绵”。换言之就是操作时不要动得太猛,不要用意,要顺其自然。

师今天上课讲了这个前半句,主要强调火候的重要性,下次上课教我们炼火候的功夫。

自己这一周过得昏天暗地,想来主要是情志上的问题,原本有时日没见我生养的人和生养我的人了,回去看望他们,也一下子又一石激起千层浪,把旧有的和新来的问题都引出来了,从而让自己内耗非常严重,想了很多不切当下的问题,然而又是自己也无法解决的问题,只有徒增烦恼罢了,这破红尘还真是难修呢。想来还是自己火候不够吧……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