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二零年 十月初八 周日 节气小雪
周六,气温骤降,寒风凌冽,密密麻麻的雨夹雪,很多地方迎来了今年的第一场雪。天地间的节气流转丝毫不差,时至有应,古人的观察智慧实在博大精深。傍晚五点多,在家吃完晚饭,我打着伞顶风冒雨出发了,在陕报社乘坐607公交直达西安站,踏上了北上的列车。颠簸了一晚,周日清晨7点抵达北京西站,然后乘地铁九号线、一号线、八通线,经约一个小时到达老师家附近,吃罢早餐,进小区上楼。
开门的是一位从未谋面的师兄,感觉有点清瘦苍白无力,进屋后发现已有几位同学早到了,第一次见,都有点生疏。一位师兄招呼我坐下,聊了几句得知他从衡水过来,瞬间觉得好巧,看来并非我一人孤独从外地赶来,再后来知道师兄是专门因我而来,有点感动。一个老大哥坐在茶桌旁沏茶,没有多少话语,给我倒了杯茶,并没有喝,我只是默默地看着他的一举一动。老大哥名字叫WANGL。
一会陆陆续续又来了几个同学,其中有两位是女士。老师的夫人上了几盘苹果,说是我寄的,小朋友走过来想吃苹果,我给了他一瓶酸奶,他收下开心跑开了。我很喜欢小孩,很奇怪,往往小孩也很喜欢跟我玩,甚至有些不懂事的小孩喜欢看我,仿佛在跟我用眼神交流,虽然不知道在交流什么,跟他们在一起我感觉自己也是个小孩,无忧无虑,天真一片。我是一个脾气急躁对一些人事缺乏耐心的人,但是跟小孩在一起我不知道哪来的耐心,所以有人说我适合带孩子。
老师出来了,原来进门一直没见到,才知道是洗澡去了。人也来的差不多了,大家都坐好,很安静,老师开始上课了。针对桌子上的苹果,讲了一个生活中礼貌性的规矩,就是说别人送的东西不应该再拿出来给送的人吃,不然就是有赶别人走的意思。这个生活讲究在我脑海中有一些印象,好像一般都不这么做,具体原因原来是这样,今天加深了印象。同时我也在想,这不是有意的,今天有这么多同学,招待大家也是合理的。但可以看出老师对一些生活细节要求很严谨。
接着老师说今天来了一位新同学,按照惯例,是需要先层层考核,方可正式上课,而我没有经过,那今天咱们就现场考核,我一听瞬间有点紧张。老师让我给大家做一个自我介绍,然后再顺便说一下我姓氏的来历。于是我大概的介绍了一下自己,姓名,年龄,籍贯等,以及王姓的大致来历。然后老师对王姓的来历起源做了详细补充,山东诸城这一支主要起源于周灵王。
老师问了下我以前的所学,看了我之前站的桩,说这是八卦掌里的混元无极夹马桩,这个桩还不错,其实我不知道这个桩的具体名称和来历,一直都是稀里糊涂在练,身边的人也没有能说清的。老师说了三个桩,
沐浴桩,拜佛桩,拜祖桩,
让我选一个,也许是我在老师视频里看到过这几个桩,感觉拜祖桩的那种状态更吸引我,于是我就说选拜祖桩。但我并不知道其他同学们学这个桩的一些故事,以为这个桩很难学导致很多同学没有学下去,在老师解释后,我打消了疑虑,决定就学这个桩开始,反正都不懂,跟着老师走就行。老师开始教我桩的时候,我心里一直有些紧张,因为老师的传授方式完全不同,没有像在公园里那种,走过来用手给学生调桩形,而是依旧坐在那里一边讲要领一边做桩的手型。我站起来按照老师讲的跟着做,因为摘下了眼镜,一度看不太清老师的手型,结果老师不让我戴,继续跟着他做。我因为执着于桩形害怕做错,反而没有当下去细细体会老师的每句话,感受那个状态,因小失大,错失良机。老师说刚才讲得我百分之七十没记住,真是惭愧,自责。我还沉浸在以往的传授方式中,老师与众不同,我一下子没有调整适应过来,只记住了几个身形要领。只能先站三个月再说吧。手把手,不是我认为的手把手,彼时的手把手,不一定是手把手,此时的看似非手把手,不一定是非手把手,我的认知再次突破。有些东西,不是用眼睛去学用手去教的,我要用心,虽然还感受不到,但是要学会用心。
接触过几次老师,感受最深的就是老师能够当下随机施教,处处破除你的既有观念,让你张口结舌无法反驳,从而重新认识一件事和理。老师出口成颂,学问渊博,横贯三家,大有古代禅师接引弟子的感觉,观机逗教,随手拈来,嬉笑怒骂皆是启发。能做到这样,需要有一定的眼力和智慧,而做学生的,要能当下会得师之意,得有一定悟性,也不简单。但能遇到这样的明师,是幸运的,学生是一块铁,需要明师的钳锤,才能铸成锋利的宝剑。
这让我想起了汾阳善昭和石霜楚圆禅师的故事。汾阳禅师一天跟大众说,昨夜我梦见我去世的父母来找我索要酒肉纸钱,为遵循俗礼,需要置办祭祀。于是买酒买肉,焚烧纸钱,祭祀完毕,汾阳说这些酒肉浪费了怪可惜,便分散给大众徒弟吃,结果大众都怕违反戒律而不吃,于是汾阳禅师便自己坐在地上,大口吃起肉喝起酒,旁若无人一般。众僧一见,说这原来是个酒肉和尚,不堪为人师传法,便纷纷离去,只有楚圆等几位弟子未去。第二天汾阳上堂说,这一群闲神野鬼,只消一盘酒肉两沓纸钱,就打发断送去了也。楚圆禅师从学于汾阳禅师,汾阳知他是法器,表面却不说什么。两年多都不允许他入室参学,甚至见了指着楚圆破口大骂,或者到处诋毁说些粗俗鄙事,楚圆很是失望难受,想要告辞,却被汾阳追打,在想喊叫解释求饶之时被汾阳一把掩住嘴,当下大悟。
什么是明师,不是你想要什么就给你什么,老师按你的想法来呈现一切,而是真正知道你的问题所在,用一切手段来启发你帮助你到达那个点,一切都是指月之手,我们须要因指见月,见月亡指。
言归正传,老师问我有没有字,古代人大都有名和字,如刘备字玄德,诸葛亮字孔明,今人起名反而忽略了,把名字当成了一个,这也反映出传统文化的丢失。我没有字,老师让我说一个脑海中第一个出现的字,我的大脑空白了一下,然后蹦出一个渊,渊源渊博的渊,本以为老师要给我起文、清、澄等开头的字,结果老师给我起名“道渊”,以后我就是道字开头的第一个学生。说起之前有学生不建议用道字开头,觉得道太大了,老师却说,道,可大可小,有何不可?我心里很认同老师的话。对于这个字,我很喜欢,老师一半,我一半,老师之道如水,我要用深广如渊般的心胸去承接,令之渊远流长,这个寓意很好。老师以道字赐我,也冥符我之心意,吾非为袈裟而来,实为法而来,为道而来。第二天看到老师朋友圈两句诗,分别以我的字开头:
道损德仁万古义,渊渟岳立一还元。
我瞬间很感动,这两句含义和境界高邈深远,寄予了老师对我修学的厚望,但无论是德还是道,目前我自身修养还远远不能及,唯有不断前进提升自我,方不辜负师友之心,让自己配得上“道渊”二字。再看发布时间,凌晨三点多,感觉老师如此辛苦,昨天已经是两点多睡,不停上课一天了。
听了我一番接触传统文化的介绍,老师文思泉涌,顺势拈出一联,
“山东人西安客读南怀瑾北上求学”,
这是下联,让我对出上联,我一听瞬间紧张,从来没对过对联,还是现场考验,我自问没有那个水平,老师话锋一转,让我记住,课后完成作业。这个对联内容说的是我,看着很简单自然,轻描淡写,但是想对出对好对工整还是不容易,里面有东西南北四字,而且所在词组位置不同,前两组词是名词,名词里面有形容词,后两组词是动词,动词里面又有名词,前后呼应上下连贯,对于我来说确实费劲脑筋。在回去的火车上,我冥思苦想了半天,终于对出一联,
“草木身金刚心翻火焰山水下闻理”,
用了五行中的金木水火,五行顺序分别与东南西北对应,即东方木西方金南方火北方水,缺的土正好对缺的中,上下也巧合对上,用了一种比喻的方式,算是表达一下我当时的心境吧。修学不易,是需要魄力和志向的。
第一次跟同学们在老师家吃中饭,人挺多,有九个人左右,想着哪有桌子吃呢,结果两个师兄搬来一个长方形木桌,四条腿搭在堆满茶器的茶几上,大小刚刚好,上面铺上一层透明塑料垫子,老师问我是不是有点像山里,嗯,真有智慧。师兄们买的饼蒸的米饭下的厨做的菜,丰盛味道也不错,我吃了一大碗米饭加一块油饼。下午喝茶,杜师兄让我来司茶,我开始还有点紧张,虽然在家里也泡茶喝茶,但却第一次为这么多人服务,对茶也不是太懂,泡多久何时出水等等,而且还有老师在场,无形中有种压力。算了,来吧,自由发挥吧,水平再差也能喝。结果第一轮普洱茶泡的时间有点长,奉茶时老师还点出了我的问题,一是司茶司的是机,该奉的时候奉,不能乱奉随便奉,时机火候很重要。二是我往壶中倒水的时候端水瓶的姿势太费劲别扭,不够中正放松,行住坐卧,都要时刻注意这个。当下我听了受益匪浅,确实如此,我立马意识到了问题,在接下来的司茶中时刻注意修正自己的姿势,观察奉茶的时机。其实,这就是一个用心的过程,一点小事,如果都不用心,什么事能做好呢,又怎么能领悟到无处不在的道呢。我想起了曾经打禅七时悟宣和尚经常开示的一句话,要善用其心,在生活中做好每一件事,善用其心去做到极致,极致里面就有禅。老师也举出了乐育堂语录里面的开篇第一句勉励我:
凡人欲学一事,必先见明道理,立定脚根,一眼看定,一手拿定,不做到极处不休。如此力量,方能了得一件事。纵不能造其巔,亦不至半途而废,为不足轻重之人。凡事有然,又何况性命之学哉?
有一位师兄让我印象深刻,就是一开始给我开门那位,为什么看起来有点弱不禁风,经老师一讲才知,原来这位师兄身患重症,头部动过三次手术,通过自己的努力锻炼,能走到现在并且继续上课,真是很不容易很不简单,也让我觉得老师的传授真的能够让大家受益匪浅。课上感觉师兄们话都不多,大多都是老师在讲,大家都在用心听用心回应,而我只是在拿耳朵听拿嘴巴回应,还没有真正走心进入状态,以往的习气执念,太深,就这样也已经颠覆了我很多既有的观念。老师的话犹如棒子打在身上,拿什么说,拿什么谢,拿什么明白?当下做到了吗,体会不到,已经错过了精华,回去再不反思咀嚼,最后连渣滓的味道都尝不到。回想自己过去,总是拿着别人的东西自以为是,没有一点是自己实践所得,现在看来与自己没半毛钱关系,徒增自己的知见,都是说食不饱,尽数他家珍宝。
最后大家都给我送了寄语,或肯定或勉励,话不在多,但在诚恳,清巍师兄说人生短暂,让我好好珍惜缘分,我有些伤感。这段缘分,其实一开始就遇到了,只是兜兜转转走了一些其他的路,也算是前行路上不同的风景吧,2015年点到的那篇帖子,注定是缘分的开始。
明师乃终身之事,看看古代祖师参学,莫不是经过了长久的探寻,才得遇明师机缘,啐啄同时,打破本来面目,明心见性。老师的求学经历,也曾坎坷不易,为求道而付出的心力和坚持,我们比之远远不及,唯有不忘初心,矢志不渝。
大阳警玄
我昔初机学道迷,
万水千山觅见知。
明今辨古终难会,
直说无心转更疑。
蒙师点出秦时镜,
照见父母未生时。
如今觉了何所得,
夜放乌鸡带雪飞。
安分庵主
几年个事挂胸怀,
问尽诸方眼不开。
肝胆此时俱破裂,
一声江上待郎来。
奮志不知寒夜永,篤行那覺暑天長。
文简评注: 后来很少见到道渊司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