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2日(农历十月初八)第一次来京上课,至今日上课,基本整三年。期间两年疫情,最长有一年多未能上课(2020年一次课,2021年三次课,2023年至今九次课)。今天是第十三次与大家一起的正式课,时光如梭。

回首三年,从最开始下定决心跟随老师学习,到付诸行动,内心出现过无数挣扎。当时身体和精神状态都跌到低谷,面对这不短的距离时间、难协调的工作、别人的不理解,以及锻炼时的痛苦难受、疑惑迷茫,加之期间发生各种不如意之事,身心倍受煎熬,不觉间也早生华发。

然而,为了追求,有些事我必须要行,否则于我而言,人生活着就失去了意义。

我们做很多事,很多行为,首先是为了自己。但也不是仅为自己,也不能仅为自己。

上课开始,老师以身边的一些人事现象为例子,暴露出存在的问题,让大家讨论分析原因所在,进而反映出观念决定了习惯、习惯影响了行为、行为导致了结果。

别人是手眼身法步,咱们是步法身眼手。老师跟丁师叔搭手示范讲解此顺序之过程。

今日上课的主题:调桩。

给两个人调桩,其中一位是新同学,另外一位是在座其他同学中选一位。经过了几十秒的犹豫之后,看到大家都没有主动,我鼓起勇气举起了手。之所以犹豫,是觉得自己没有什么进步,领会不到老师的指点。

老师先给新同学调桩,说你练练我看看。同学便站起来走到旁边面向东站好,调整状态,准备开始站桩。

站桩是站在那的时候才是站桩吗?起身站之前是在干什么呢?起身后开始有我要站桩,我要放松,我要中正,不能有杂念等等各种概念想法,为什么刚才坐着的时候没有呢?老师问同学。

所以到底是站在那的时候是站桩呢?还是坐在那的时候是站桩呢?我想起了老师说过的不炼之炼。

拿刚才来讲,同学坐在那的时候相比站在那的时候,更接近站桩。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在站桩的时候,可能恰恰在站桩。

我们认为的站桩和老师讲的站桩是不一样的。

同学站好后,应该是在站桩了,期间老师一直在问其问题,同学也一直在不停回答。老师说,我怎么感觉你是在跟我聊天呢。

过了一会,老师说,先这么站着,我们处理下一位。于是同学就主动回到座位上坐下。好像又有问题,问题在哪呢?

老师问最近站得怎样,这个“最近”不是我认为的站桩以来多少时间、最近几年、几个月、几天,而是当下,转瞬即逝的当下。

我们听到的理解的乃至去做的,不一定是老师表达的意思。有时候老师的话虽然有坑,但往里跳,首先是自己的问题。须要认真和用心。

调桩,首先调的是观念。什么是桩,调的是什么,这与我们的理念有关。

我从座位站了起来,摘下眼镜放在身后椅子上,准备开始。老师问我为什么刚才一直戴着眼镜现在又摘了,虽然我知道已经开始站桩了,但还是回答了老师的几个故意或不故意提问。这就是明知故犯,知行不一。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
人心好静,而欲牵之。

我的表现恰恰是心扰欲牵,嘴巴上说的滚瓜烂熟,行为上差的天悬地隔。这也是社会上很多人的真实写照。

老师给我调桩,不可思议。

我不知道为什么会释放,因为看似没有直接的原由,当下的状态不是我能控制的。有形的东西相对好放,无形的东西则难,藏在内心深处的则更难。

小时候的贫困生活,家族的矛盾,外人的欺压,父母的争斗等等,都化为我上学期间的压力和动力,背负着家里的重望,希望我能出人头地,好像一切都在为别人而活。而我只想早点独立不再依赖他们,离开这种环境。然而独立之后漂泊异乡,工作的压力紧迫,感情的变故折磨,身心的疲惫不堪,亲人的病苦无助等等也伴随而来。面对这些,自己好像又无能为力,志趣所向折腾多年依旧不得门入,愈加迷茫。

种种过往,积压在心中太久,仿佛这三十四年所有的不容易,在此刻化为一个点,从内心深处喷涌而出。

芸芸众生,真正活出自己、活的开心、实现自己意义和价值的不多。大部分人,都是在被迫的去生活,去做事。

现在想想,世界上活的更悲苦的人太多了,我这些经历又算得上什么呢?与加沙巴勒斯坦人民相比,我幸福太多了。

其实,一直隐隐有一种莫名之苦,仿佛自己在外迷失了很久很久,找不到家,找不到归处,又有一种无形的声音在召唤,想要迫切找到它。

多年来,为了探求一些东西,乱七八糟的观念理论接触了很多。时至今日,积攒的垃圾太多了,有形的无形的,有用的无用的,杂乱无章堆砌在脑子里内心中,反而成为了障碍,须要清理、释放、整理。要养成一个处理进来和出去的好的习惯。

暂时的释放出一些东西,虽然有一时之用,但是解决不了根源问题,要从源头去寻找解决之道。这就要从观念和认知上去改变。

我们能把握和决定的,只有自己范畴内的自己能做的那部分,而自己之外的那部分,包括人事物等等,我们是把握决定不了的。

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是由自己来决定的。生活,工作,家庭,不要对外在怀有太多期望,要改变自己、提升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路,首先不能让自己崩溃。不期望别人能理解自己,但去做到理解别人的理解或不理解,让心量更广大,能容纳承载更多。

释放,不是为了崩塌,而是重新锻造和建立,让自己更稳定,更中正,更强大。

品质,是不断磨炼出来的,但也不能仅仅靠磨炼,在磨炼中要有刺激,要有触动,相辅相成。

老师说,站桩锻炼,从皮肉筋骨,至脏腑气血,到意志精神,这个过程的淬炼,可谓九死一生。

凡人欲学一事,必先见明道理,立定脚跟,一眼看定,一手拿定,不做到极处不休。

修学,要全力以赴。

老师给我们讲课的最主要的第一个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离开老师,还能继续做一件事。

老师结合自己的经历,讲了一些过往。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容易,都会遇到一些不如意。那什么是智慧呢?

修学中的智慧首先要体现在生活中,要体现在两件事。第一就是平常事,比如日常的生活工作中要处理的大大小小的事,第二就是边缘事,比如生死等大事。我们要在这些平常事和大事上得到锻炼,锻炼自己对于道的认知,对于生死的认知,对于得失的认知,对于断舍离的认知,对于戒定慧的认知。让这些认知,从思想上灵魂上,落实到身体力行上。

智慧也是分层次的,有本质层面的智慧,也有生活层面的智慧,都是须要一点点积累的。比如说东西的整理收纳、取舍出入,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我们对生活首先要有追求,才可能获得改善,如果没有更高的追求,那也不可能去学习别人,更看不到自己的问题。那如何对于生活有更高的、更好的追求?来自于我们对于自己的人生、对于这个世界的观念。

有些道理,我们应该在年轻的时候明白,这样才能有机会去做一些事。如果等到晚年才明白,这就是不智慧。

问题的本身和形式并不是关键,关键是问题的目的,用问的方式作为一种引导,一种启发。这种启发要体现在我们的当下,体现在当下的持续,一直持续到未来,下一周,下一秒。

老师问我,这三十五年里,有哪一次是清楚的知道自己睡着了呢?确实没有一次知道,但都睡着了。

稀里糊涂的有功夫,和什么都懂的没功夫,我选择第一种,当然最好是明明白白的有功夫。

午饭后,老师带我从客厅走到大屋书房,取了茅岩莓和保温壶,经过储物间时顺便看了一眼,里面东西虽多,但是干净整齐,整理得非常有序,书房里的东西也各有其所。

茅岩莓,一种藤茶,老师这里的茶,品质是非常不错的,这茶喝起来并不怎么苦,但是回甘很好,跟我之前喝过的入口非常苦才有回甘的不同。

回甘,不一定得先尝过苦。因为苦的对比才有的甘,也不是真正的甘。

下午三点多跟老师师叔师兄们一起去了附近修缮后的梨园主题公园,踏勘了推手活动的场地,然后在老师平常锻炼的地方一起活动了会。公园里有种艺术氛围,有一些艺术性的雕塑,景点名字也都很有意境,如紫藤长廊,天书楼,云荷月,云光湖。

梨园公园里,老师抬手指天走势的一瞬间,嘈杂的世界仿佛一下子静了,显得格外清晰。

上课回来后的几天,不知道是不是身体乏了,行住好像都明显缓慢了下来,以前的急迫之性没有那么明显了,心态似乎更平静安定了些。

我想起了第一次上完课回西安后的情景,看到老师半夜发了一条朋友圈:

道损德仁万古义,
渊渟岳立一还元。

一支粉红色的小花在光明的天地中独自随风摇曳,音乐洞古悠扬,深邃高远中蕴藏着一种苍茫和悲悯。

不知道为什么,那一瞬间我泪如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