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通过一些初高中的物理学知识,引出了空间这一概念。
现在很多教学的人,自己对基本的概念逻辑都不清楚,稀里糊涂的教,学的人也稀里糊涂的学。
比如,有人说:我是练太极的。有人说:太极的理论包括了动静,虚实,阴阳,开合,前后等。
其实,这些话我一听也没发觉有什么问题,直到老师换了一种说法:桌子上摆了橘子,苹果,水果,香蕉,梨。
概念的定义混淆,并列的几个概念并不在一个层次范围。水果包括了苹果,香蕉,梨等具体的品类,同样,动静,虚实,开合,前后等都是阴阳的具体表现。
基本的概念,抽象的概念,具体的概念,概念的层次,概念之间的逻辑,如果这些不清楚,那在工作生活锻炼中就会出问题。所有基于基本的概念所发展出来的分支的概念以及上层内容,就不会正确理解。
表达的不对,代表理解上就不对,理解上不对,那落实到行为上就不会对。
对于物品,知识等要会分门别类,如果没有这种概念,那最后结果就是乱。东西少感觉并不明显,但是一旦慢慢多了,就暴露出问题了。想起自己在工作中,由开始上班到工作多年,电脑里的文件资料等越来越多,必须要分类建立不同的文件夹,按项目,按时间,按内容,按格式分别整理存放,这样找起来就便捷轻松多了。
不同的东西,有不同的用途,也便有着各自不同的位置。分门别类,形成秩序的过程,涉及到了空间的利用。
我们往往都有先入为主的概念,然而,这些概念很多都是错误的。很多信仰宗教的人,都有一套先入为主的思想观念,不论是被动还是主动产生的,很少人会深入反思这些思想观念是否有问题,这背后往往是基本的逻辑和概念等存在问题。生活如此,锻炼如此。
那一个人在什么都不懂的情况下,如何建立正确的概念和认知呢?明师很重要。
事物的运动发展,包括植物的生长,打拳的轨迹,由两部分因素决定,一部分是自身的结构和规律,另一部分是外在环境。
老师通过跟丁师叔示范,以手为例,讲了我们对于事物概念的认知层次。
空间是由物质构成的,各种看的见的看不见的物质。我们既在空间里面运动,空间又在我们里面。
认识过程也是一个修炼过程,你没炼到就认识不到,你认识到了就炼到了。所以理行并入是一个客观现实,如果理行不并入,这二者必然有一个是不对、不到的。
我们怎么去认识物质?
空间,有零维、一维、二维、三维,乃至高维。低维度理解不了高维度,高维度可以理解低维度,因为高维度也是由低维度构成。
如何提升自己的认知维度呢?观念的改变有三种方法,一是靠积累,由量变引起了质变。二是靠刺激,特别强烈的刺激。三是靠悟。其实悟,也离不开前两种,大都是经历了长久的积累沉淀后,在一些外在刺激影响下,带来了顿悟的契机。
太极的太,往大了说,比大还大一点,往小了说,比小还小一点,所谓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太极拳,是最接近于能够悟道的拳。如果是仅仅为了竞技搏击,为了养生健康,不需要练太极拳,有很多其他的运动项目可以起到作用。如果是单纯用意念指挥运动打拳,那其实跟广播体操区别不大。
打拳一定不能在身上打,一定要在外在的空间里面打。这句话虽然本身不对,但起码要这样。
世界上顶级的科学家,以及真正的修行人,没有一个是沉浸在对于金钱、名利、功能的追求上,都是沉浸在对于真理的追求中,原动力来自对于真理的好奇。
人之一生,剩余的有效时间其实很短暂,要有自己的目标和计划。要提高自己的认识和层次,普通人来说只能靠积累,量变产生质变,是从一件事的积累开始。
如果有形有质的东西都没有秩序,那无形无相的东西怎么可能有秩序。有形有质的东西怎么去执行产生秩序,首先就得有分别心,有分别才能有无分别。要有分别能力,得有大量的知识、方法、经验,须要有魄力,有执行力。通过学习,去改正自己不好的东西,行成好的习惯。
老师的教学理念跟社会上有所不同,教学是在收徒之前要完成的。
老师教学的内容和目的,不是为了我们这三个月或者三年的学习做准备,而是假设我们要修学一辈子,甚至后面要成道,在这样的前提下,作为我们这个阶段的老师,在这个时间段应该讲什么,还得讲自己认识到的会的东西。
今天文月师姐亲自做了一大桌子菜,非常丰盛。午饭后,老师给定州的同学教授了一个基本功,示范了两遍,大家在旁边也跟着一起学了学。
下午喝茶,老师用一句话总结了今天的主题内容:空间。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师云:以形取相,有中无物。借假修真,虚极实元。
无也是一种有,可以说是特殊的有。无中为什么生有?无中本来就存在有。
老师问师兄,拜佛桩拜的是什么?手为什么要合十?站不进去的原因是什么?
老师问了三次,师兄回答了三次。站不进去,除了后天欲望的干扰这些表面因素,其实根本的原因是自己的行为不符合天地间的运行规律。
为什么呢,拿佛教的词来说,就是无明,或者说无知,我们认知不到。
沐浴桩,首先沐浴掉的是各种各样的先入为主的理念和要求。但是作为初学来说,还是要按部就班,该守的规矩就得守,该下功夫炼的就得炼,该经历的就得经历。
既要遵守规矩,又要不执着于规矩,这是比较难的。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须要过程历炼的。
无为之道,吾等俗人还应从有为入手。俗谛之中亦有真谛。
让自己当下不符合天地运行规律,到符合天地运行规律,这个过程,谓之修。
在佛的境界和眼里,有生死吗?有众生吗?有因果吗?应该没有。所以他会去悲悯众生吗?会去救济众生吗?会去度化众生吗?应该不会。这些事,是菩萨地要做的。
观自在,在自观。
这节课的内容,其实我还很难明白。想起了上高中时班级里的一些尖子生,早就把霍金的《时间简史》《果壳里的宇宙》等烧脑的物理类书籍通读,让班主任老师都觉得厉害,当时看来,这些内容都是超前和难以理解的。
空间时间的本质和原理,理论上的逻辑推理尚且难以理解,那实际的探索认知、实证应用更不用说了。
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宇宙世界,时空有无,它的魅力吸引了无数好奇的人,这门那派,这宗那教。
文始真经第一篇,宇篇:宇者,道也。非有道不可言,不可言即道。非有道不可思,不可思即道。
然而,这么难认知的东西和道理,超越了语言和思维,古人先贤们是如何发现和实证,并一丝丝一脉脉传承给后人的呢?
贵人,生活工作中的贵人可能好遇,但思想认识上的贵人难遇,尤其是能够指引和启发我们提升认知境界、发现新天地的那个人。
修学上来说,我们的贵人,就是明师。
明师难逢,自古以来如此。所以才有古人黄檗希运的感叹:
不道无禅,只是无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