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五十到站,八点二十到师家附近,与文下师兄吃了早饭。

一直对中医很感兴趣,因为其背后的理论思想博大精深,智慧深邃。老师多次提到,这里的东西不分什么道释儒武医,其实都是一个。我想,这就是孔子说的吾道一以贯之吧。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四诊法,望诊是很重要的一步。眼睛乃五脏六腑精气之所注,可以反应一个人五脏六腑的变化情况。

老师说眼为心之观,眼为肺之清,眼为脾之缓,眼为肾之杂。让清巍师兄教了我一套观眼识病的望诊和治疗方法。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是一套比较基础好用的判断和应用方法,而更加深入的诊断乃至治疗手法则是需要功夫的,得好好站桩。

课上文寒师姐给观察了眼部,师娘先给把了脉,而后观了眼睛,说征象基本一致,脉弦。老师说思虑过多,想想自己脾胃不好,应该与此有关。

回来网上查了下关于眼诊的资料,发现了后人托名孙思邈著的《银海精微》,里面有关于五轮八廓的理论以及各种眼病的治法,是一部眼科专著。

老师让我回来看一下针灸大成里面关于经脉循行的内容。之前也看过一点,但不够系统详细,为方便记忆,想起了曾经看过的四圣心源,把里面的第一卷天人解详细看了一遍,对经络脏腑有了系统规律的了解。下来准备详细看看针灸大成相关内容,争取把经脉穴位歌诀背熟。

无规矩不成方圆。老师举了健身房里面拆卸收拾杠铃的例子,要遵守一定的规矩,先左右分别一片一片的卸下大部分铁饼,而后再拿到地上卸下最后的,这样才不容易出问题。修学也是如此。拿放来说,有各种不同的放,放掉、放下、放弃、放心、放松等等,不是说放就全部一次性的,应该是一点一点有章法的,循序渐进式的。

要学会整理归纳,分门别类。老师建议我把以前的东西整理一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个其实在第一次见面时老师就跟我聊起过,只是我当时不明白。目前感觉自己什么都不会,从现在从头学习的一个角度来看,确实没什么东西整理。如果说把以前接触的那些所谓的知识整理一下,说实话我也没学到什么,一知半解,如果整理,还需要看书学习,查漏补缺。既要清零,又要整理,感觉有点矛盾。

老师说有些东西我现在用不着,但以后或许会用到,或许别人需要。不过我还是有点无从下手,不知道怎么整理,师说看书学习。我想,整理,应该也是清理垃圾的一个过程。从无序到有序,好似大脑接触了一天的杂乱信息,需要睡眠休息一般,整理清理,腾出空间,继续运转。

己所不欲,未必勿施于人。记得这是老师跟我第二次提起,同样的,己所欲,未必施于人。第一次师举了例子,比如手里有一根拐棍,恰好碰到一个瘸子,拐棍于我无用,是不是应该给他呢?那如果瘸子恰好在跟别人吵架呢?反过来说,如果自己觉得罂粟很好吃,那是不是要给别人也尝一尝呢?应视实际情况而定,需要观察和智慧。

多少人跟我一样,被类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惯性的思想捆缚,从未深入思考一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其实不是书的错,是我们相信的只是自己望文生义的东西,离作者的真实思想,乃至真正的真理,还相去甚远。因为背后缺了东西,比如实践,经历。

老师讲到曾经把自己读过的书的内容精华总结出来,直接讲述传授给学生们,但实际效果并不太好,因为缺了自己涉猎学习的过程,而恰恰这个过程是重要的。我想,别人直接给的与自己去经历获得的,同样的东西,对于求学者而言,认知和结果往往是不一样的。

珍惜一物或一事,是要有足够的付出的。放弃一些珍惜的人、事、物,无论主动还是被动,起初是痛苦的。

放松静定慧诚真专恒悟。老师二三十年修学的总结,听起来很简单,但要做到每一个字,却不是那么容易的。

学海无涯,书山有路,在知识的获取和吸纳方面,在修为的践行与积累方面,与师相比,若一毫置于太虚,似一滴投于巨壑。

多谈体会,少谈感觉。很多时候,我们被感觉所迷惑,沉浸其中,反而迷失了自己。老师有一个习惯,就是会屏蔽所有喜欢大量转发别人文章或东西的人,我曾经也经常转发引用别人的东西,觉得不错的还会分享给别人,希望别人能有收获。实际呢,就我自己而言,别人的东西还是别人的,与我没有产生任何关系,我只是被当时的感觉给骗了而已,高啊妙啊赞啊,然后呢,是什么样还是什么样,哪怕一丁点的道理都没有在我身上体现出来。多谈谈当下自己能做到的,少空谈那些与自己没关系的,老师的话一语惊醒梦中人。

老师排斥三样东西,一宗教,二传销,三广告。想想为什么呢,这三样东西都有一个特点或者功能,就是很容易影响煽动他人,可以把人洗脑,让人失去独立思想的能力。看看身边的人和现象,确实如此。

现在网络的信息铺天盖地,从人找信息到了信息主动找人,似乎网络比人都了解你,想要什么就给你推荐什么。人们大量的获取着,转发着,分享着,沉浸着,不管垃圾还是营养,他们失去了判断的能力,只会无脑的转发和观看,却从来不自己创造点什么,哪怕是微小的浅薄的,但是自己能做到或体会到的。有一个现象,就是年龄越大的人,越爱转发一些虚假的夸大的带着病毒的链接信息,按理说,活了一辈子经验应该更多,可偏偏容易上当和以讹传讹的就是他们。网络是个载体,有时候它产生的信息的威力,远比上述三样可怕,更容易被利用被煽动。就如小视频中的一群鸭子,掌控资源者随手一把粮食,一群无脑之鸭蜂拥而上,管他是否有毒,生怕抢不到,鲜有清醒观察者。

习总书记说以人为本,人的基本的要求都做不好,基本的品质都不具备,何谈其他呢。多从人的角度看问题,这是我之前未有过的思考。

在我司茶时,老师给我一个大桔,结果我把它当做小青柑一样整个给塞进了一个容量并不大的汉铎壶里,尽管我出水再快,也难以改变苦涩的味道,丁师叔说泡出了陕北的味道。整个过程中我没有意识到问题在哪,直到文下师兄问起,才发现我放的茶太多了,这么大一个可以分好几次泡的,于是又费劲拨出一半。我怎么没意识到呢,为什么非得把它当做一个不可分割的东西呢?可能是之前泡小青柑形成了定势思维,如今一个大几倍的大桔放我眼前,我失去了观察思考。这暴露了我的问题,除了不够细心,主要是我执。思维的局限,是必须要突破的。

精神不够细腻,行为倒是粗糙。认真细心,对于现在社会的很多人来说,是一项宝贵的品质。

其实我的问题还很多,性格急躁,脾气易怒,固执倔强,缺乏包容,所以在生活中会与家人甚至同事产生矛盾,这是我须要不断反思修正改善的,要多换位思考,除了多欣赏别人好的一面,也多学习别人坏的一面,提醒自己最起码我不能这样。修学上的很多问题,往往是生活中的不注意导致,修学与生活不应该当成两件事,须当作一件事,如果打成两橛,那很难有进步。

要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每天拿出一定的时间独自一个人发发呆,再去面对世间的事。白玉蟾大道歌》中有云:

神仙伎俩无多子,
只是人间一味呆,
忽然也解到蓬莱。

老师讲了很多,从修学到生活,从历史到人文,从早上九点一直讲到下午六点多,但老师不仅仅在讲。有些东西,希夷微细,我这愚钝的身心,是无法体会到的,说睁眼瞎不为过。因为我一直在动,不仅是身体的动。动与静,动静之间,动静背后,是什么呢。

命运是什么,想起小时候,敲着锣拄着棍带着墨镜的盲人大叔在村里算命的场景,五块钱一卦,南方相士在街头未卜先知般叙述着来往的村人,游方到家里的和尚、道士、风水先生,屋后的神婆奶奶。。。想想于自己而言,不谈很大的理想抱负,什么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什么齐家治国平天下,什么修仙成佛作圣人,修学最原始的动力来源和目的,就是单纯的好奇心和不明白,想去弄明白各种现象背后的道理、人生天地宇宙的一切一切的原理。。。

虽然这也是一种欲望,不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生存、生活,沉醉于财色名食睡,当归期来临,人生的最终意义在哪呢。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