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傅师叔和丁师叔都来上课了。清空清月道舟一家则回浙江了。

一些人的朴实来源于什么呢?本身的生存环境。

老师讲了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例子。

送客人出门,表示待人有礼貌,难道不送人出门就没有礼貌吗?送到哪里才算有礼貌呢?门口、电梯口、单元门口、小区门口、对方家里?送的越远就越有礼貌吗?

老师在给学生讲东西的时候,在一些关键的时刻,会被一些人无意的打断,比如起身关门或者突然说话等,而打断的人则毫不觉察。

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当下什么更重要,因此选择了不同的行为。

此时,对于老师和正在听课的人,这种无意的打断,是好是坏呢?

如果此时听课的人恰恰会因为当下的过程,比如其中某一句话、某个动作、某个状态而开悟呢?

有时候过程中断了,老师可以续上也可以不续上,如果不继续是为什么呢?让听者更清楚的知道其中细微的变化,进而不去做类似这样中断别人的行为。

修学过程中,听非常重要,听见、听清、听懂,否则怎么去做到、做对呢?

此外,还要会听,比如锻炼要循序渐进。老师讲如果为了治病,那每天站桩的时间得达到三小时以上,而且期间至少有一次时间得达到四十分钟以上。但不是让我们现在马上就这样去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

面对一些听不到听不清不会听的人,老师有时候须要强调,有时候还得解释。

老师说,有些好的东西,是不能强调的,强调只能拉低其层次。当年老先生给老师听东西的时候,是从来不说话的。能听到什么听懂什么,全看自己。

而不是像有些人那样自豪得意的说,来,今天给你们听点真东西。

人不能只活在自己的价值观里,从来不听别人的声音,一味用自己认为的观念去理解和要求别人。要允许有不同的思想和声音,最好也能听听不同的思想和声音。

不同大小的垃圾桶配不同大小的垃圾袋。拿锻炼而言,有些一般的功法适合养生层面,有些高级的功法适合修行层面,不能乱了顺序。

修学,须要有交流、有反思、有修正。而且要有正确的交流、正确的反思、正确的修正。

网络上现在很多人讲国学讲中医讲修行,视频中不是歪着身子,就是瘫着身子,基本的身形中正都做不到,更别说内在的状态了。不是大讲特讲“相由心生”吗?

全真教,悟真篇。老师说,真的东西还用专门强调吗?本来不就应该是这样的吗?难道修的悟的东西是假的吗?为什么要起这种名字呢,可能因为社会上假的东西太多了。

中午饭后,与师娘和文下、文简、清巍师兄彼此之间相互点穴体验了一会。

周一到周五,先后去连云港、临沂、徐州、菏泽等地出差调研开会了几天,基本上每天都在沿线路上跑,虽然在当地吃的不错,但是感觉好像瘦了。

周二晚上在临沂市临沭县,当地一位县长接待我们吃饭,过程中问到同事的姓,得知姓闵,便操着浓重的山东口音讲起了闵姓的来源。原来县长是个传统文化迷,从闵姓聊到了闵子骞和孔子,讲了孔、颜、曾、闵、卜、冉六大姓后世的字辈都相同,然后开始讲儒释道各家的思想,大家都洗耳恭听着其滔滔不绝。县长越说越起劲,聊起了佛教和弘一法师,接着又说到了一位精通儒释道文化的大师,个人投资了一条什么铁路,在太湖好像搞了个什么地方讲学,县长想说出其名字和事迹,但突然间卡壳记不起来了。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一直不说话的我顺势接道:“南怀瑾”、“金温铁路”、“太湖大学堂”,县长瞬间恍然大悟:“对对对!”然后开始总结,说儒释道这些都讲究为人民做善事,这修桥铺路就是大善事,以后临沂的铁路事业就全靠在座各位了。

最近通过交流和感受,觉得自己平时的时间安排不甚合理,尤其是日常锻炼和总结的时间安排不到位,好像总是很仓促,有点完任务的味道,这样很不好,不但影响自己也影响别人。

这其实与自己的惰性有关,导致事情的先后次序执行不到位,须要克服拖延的习惯,合理安排日常事项,及时修正自己的行为。

从根本上说,还是心中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