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日 农历冬月初一
一件事物的价值如何,在于每个人从不同角度和方向研究、挖掘、认识的程度如何。
你认为某个东西很有价值,但是在别人眼里可能一文不值。大多数人,都是从自己和利益的角度去看待评判事物。
老师跟道盈师妹讲了该如何提升记笔记的层次。分两步,上一步和下一步。比如老师借文下师兄去广州交流的例子,说到要多跟有内容有层次的人交流。
为什么要跟有内容有素质的高层次的人交流呢?为了见识更好的东西。
既然是交流,那拿什么去跟人家交流呢?人家凭什么愿意跟你交流呢?
如果自己没有一定东西和水平,要么根本没机会资格见到这种人,要么见到了也只能跟人家的学生交流,要么是见到了人家也与你交流了但是你没有听懂get到。
如果交流完有所见识,下一步该怎么做呢?
凡事多思考个为什么,然后怎么办。这个过程要研究。
总之,出去交流,前提是自己得先具备一定的水平。这个就得靠自己平时的努力积累了。
师兄清理家里的书籍。收拾出来腾出空间,是为了什么呢?其意义价值在哪呢?空着本身就是价值。
从感受上来说,清理屋子和书籍腾出空间,是看着清爽舒服。那老师看我们呢?我们自己内部有没有收拾清理一下腾出空间呢?
内在空间和外在空间的界限在哪呢?实际上没有界限,都是人为的定义划分。
空间是由物质构成,物质的本质是空性。空间是一种特殊的有。
无中生有,有无相生,既然能相生,那必定不是什么都没有。
一问一答,代表了层次。比如一种用语言问我静吗?一种用状态问我对吗?哪个更有深度呢?
有水平的问答应该是,用本质的状态去问,用本质的境界去答,所谓直指人心。
禅宗公案里经常有这样的案例,两个人什么都没说,甚至什么都没做,相视一笑或默然间,一问一答就结束了。
问的奇,答的妙。这样的教学,才彰显层次水平。
阴阳,通常来讲,隐蔽的暗的看不见的为阴,显现的明的看得见的为阳。而经过老师跟师叔的对话,从体认东西的本质方面,那些看不见的微细不可测的东西反而是阳。
老师让我回答刚才老师和文简师兄对话过程的理解,但我只能用思维逻辑去回答,而不能用实质的认知和状态去回答。
作为学生,既想暴露和发现自己的更多问题,又想不产生问题和错误,这是矛盾的存在。
学习阶段,出错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回答得不对,才是这个阶段的正常现象。老师期待的是我们知错就改。
首先得知错,然后才能谈改。改,是须要付出努力和行动的,能力不到的时候,就是知错了也改不了。
孔子当年周游列国,整体范围不出当今山东河南一带,他为什么不去云贵、陕甘、江浙、黑辽等地周游呢?他周游列国是为了什么呢?
陈寅恪当年游历西方诸国,是为了什么呢?
一个为了宣扬推行自己的学说,一个为了求学不断积累。
孔子能到处推行自己的思想,说明他觉得自己行。同时代的老子怎么没有到处推行自己的主张呢?应该是觉得自己还不行。
老师问文简师兄:你觉得孔子和老子谁行呢?师兄说:应该是觉得自己不行的更行。
老师接着问师兄:你觉得自己行吗?
师兄谦虚的说:不行。
老师开车游历西藏新疆东北等地乃至京城阿拉善王府,是为了什么呢?为了寻求那一点蛛丝马迹。
文简师兄司茶的时候,基本上是严格遵守着自己的顺序。从守规矩到脱规矩,有时候忘了规矩自然的行为反而更好。
顺序也是有多样的。第一杯茶遵守一个顺序,第二杯茶必然就发生了变化,因为每个人喝的程度不一样了,几轮下来到后面大家的杯子都空了,顺序也得调整,因为大家的需求不一样了。
这里面的变化就是机,得观察把握这个机,也就是掌握火候。
能否观察到大家的需求,乃至想要和须要,则是要具备能力的。
老师上课也是这样,会根据每个学生的当下情况和问题,进行不同的点拨。讲什么,怎么讲,都是对“机”的把握,做的合适恰到好处,这就是“投机”、“对机”。
序,广予,秩序,循序渐进。对序的把握和建立很重要。
古人写的书一般都有前序后跋。好的序应该是请真正了解自己思想和主张的人来作,而不是请各种不了解自己的名人来作为噱头。
下午喝茶时老师问我佛家经常讲的“精进”的意思。努力下功夫,但是得有方向。由粗糙向精微进,由外部向内部进。
下午跟老师和大家一起到梨园公园推手交流。我看到今天白天温度还比较高,就穿的不多,但是到了下午四五点之后,气温开始变得很冷。
来交流的大多数人都是熟悉的面孔,有两三个人是第一次见面。
一开始先跟文简师兄推了会,老师在一旁看了后给出了指点。推手时不要突然动作出劲,推和化要尽量缓慢均匀,这样才能提高劲儿的细腻品质。
跟其中两个未谋面的人搭手,年纪都比我大不少,整个过程中对方不使劲不推我,我也不使劲不推对方,基本就是搭着手在身体两侧空画圈,没有什么内容。推了大半天,感觉没有太大意义。以后碰到这种,要适可而止,没必要长时间交流。
最后和清巍师兄搭手体会了一会,师兄让我听听他的东西,开始几次不明显,后面几次相对明显的感受到有东西到了我身上。
目前感觉后天意识越淡薄出来的东西,越难以听到。
老师说现在社会上的推手形式,基本就三种,一是四正手打轮的,二是用力散推的,三是用意气交流的。但基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想把人推出去和不想被人推出去。
但是,咱们这里推手,从来不是为了把人推出去。推手,推的也不能仅仅是手和人。思想观念、知识文化等等,都是须要推研的。
晚上回来和丁师叔搭乘李师叔的车,把我们送到地铁学知园站,下车后和丁师叔顺便在附近吃了晚饭。一家西安小吃店,点了肉夹馍、臊子面、羊杂汤、煎豆腐,味道不错,吃的热乎乎的。
请教了师叔关于空间和物质的本质的问题,对于空间本身就是物质的,远远超出我当下能理解的范畴。师叔说,关键是你得自己去认识到。
走路、吃饭、干活、锻炼………我还是太着急了。有时候别人说的话,因为着急状态和行为也常常听不到听不进。就这样子,还想听到更加细微的东西,怎么可能呢?
往昔已过,急、急、急。
今朝须行,慢、慢、慢。
这周一到周五,临时去西安出差五天。
周二晚上,主动约曾经在西安一起学太极拳的张师兄和周师兄见面,张师兄请我俩到他家吃饭喝茶。师兄和家人做了可口的饭菜,我吃得很香。饭后喝茶聊天,从炼拳、推手到修行,我们各自谈了一些自己的认识。
两位师兄是我毕业刚到西安时最初所结识,还记得2015年我们第一次见面时,张师兄把周师兄和我约在大雁塔南广场,在附近一家叫阿瓦山寨的饭店请我们吃了鱼头。时光飞逝,从初识到今日,已近十年。
周三晚上,黑暗骑士约我,六点半一起在西安钟楼附近相见,他请我吃了柳巷面,喝了冰峰汽水。然后又逛到附近开元商城的星巴克,聊到晚上近十点。
不应该和不求真的人,认真、较真、讲真。稀里糊涂客套式的对话交流,除了浪费时间,能明白什么道理呢?
学佛,首先得了解和研究佛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否则,学的是什么佛呢?大概率会是自己臆想中的佛。
而宗教徒眼中的佛,或者说释迦牟尼,已经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了。很多很多的人,轻易就把自己宝贵的观念交给了别人,一开始就给自己打上了坚固的烙印。如果这都觉悟不到,更何谈放下呢?
如果不出来不交流,不去经历外界和生活的检验和淬炼,无论把自己关在哪里,泥做的菩萨也成不了金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