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8日 农历十一月初八
上课开始,老师先问了一个问题:大家进门敲门时为什么有人敲两下,有人敲三下,有人敲四下呢?我想,具体敲几下应该与每个人的下意识习惯有关系。
老师接着提到了一位给自己送外卖的快递员,没有敲门也没有打电话,直接把东西放在地上然后拍照完成送达。老师联系后,对方态度并不好,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生活中,很多人包括一些外卖员在道路上不怎么遵守交通规则,逆行横穿无视红灯等现象经常看见,不顾自己也不顾别人,实在是没有办法。
食物有各种添加剂,人也有各种添加剂,都失去了他们本真的味道。很多人基本的素质都没有。
老师让我们谈谈什么是素质。大家的回答基本都聚焦在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德行等方面。
老师又问什么是质数和素数?
质数,又称素数,英文名称prime number,是指不能被除了1和本身之外其他的正整数整除的不小于2的正整数。
任何不小于2的正整数均可表示为有限个(允许重复的)质数的乘积。并且,对于每个给定的不小于2的正整数,这样的分解是唯一的。这一过程称作质因数分解,而这条性质称作算术基本定理。
可见,质数或素数是构成正整数的一个最基本的不可再分解的数。
老师为什么会突然问到质数和素数呢?
噢,素、质。老师要深入讲什么是素质,应该是要细化到讲什么是素、什么是质。进而延伸到“素质”背后加实际本质的东西,从而指导我们修学认识。
素,古代指未染色的生绢或本色丝织品,引申出白色、本色。在事物性质方面,引申出原始、本来、根本、本质等意思。
素,作名词时,指构成某一事物的最单纯的最根本的物质或物质单位,如元素、色素、语素、因素等。作形容词,指本来的、原有的,如素不相识。
先天五太: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极。最早见于«列子»,被定义为道家哲学中代表无极过渡到天地诞生前的五个阶段。
«列子»:太素者,质之始也。太素,古代谓最原始的物质。
素质,本义指事物本来的性质。也可以理解为最基本的物质。
宇宙中构成万事万物最基本的物质是什么呢?这个问题从古到今一直在被人们研究。
老师关注一件事,会时刻关注,搜集各种信息,比如我们每个学生的日常内容,这样才能有所了解和准备。
我没有及时关注大家在泥莲含舍论坛的日志更新,从而不会及时了解到身边同学的情况,也不会及时体会到周六晚上清巍师兄给我发消息时他的那种心情。
而我们上课准备了什么呢?
道,无时无刻不在照顾着我们,因为我们是由她所运化。而我们想要认识她,我们对她又做了什么准备了什么呢?
上午文下师兄司茶,一开始老师始终喝不到自己想要的温度,刚想喝凉的就被倒掉斟上热的,刚想喝热的时候却发现杯里是凉的。这是为什么呢?但是过了一会,老师想喝凉的杯里就有凉的,想喝热的杯里就有热的,这又是为什么呢?
应该是老师调整了自己的内在需求和行为节奏,使之符合了司茶之人的规律和节奏。
那如果我们想要听到点东西或者说尝到点道的滋味呢?应该还是调整自己,去符合道的规律和节奏。
中午,文月师姐作为主厨,清巍师兄作为副厨,小贝同学作为打杂,给大家做了一大桌子丰盛的饭菜,已经达到了过节的标准。
下午,大部分同学有事先回了,剩下五人围着老师一起喝茶。
老师问文简师兄:站桩,一开始主要的目的是什么?清空,洗酱油瓶子的过程。站桩久了,往往反而忘了自己是初学。
人为什么会有烦恼,或者说烦恼越来越多?
因为不明白、不知道,佛家有个词叫无明。为什么不明白呢?因为没有觉知。
老师问我,一个不聪明的人,突然开始变得聪明了,是什么原因呢?我说应该是被毒打过。也就是说不聪明人的老师是南墙。俗话说,人教人十次不会,事教人一次就会。
那么,智慧来源于什么呢?老师进一步问到。
师云:智慧来源于定。然而什么是定呢?怎样去认识呢?这就涉及到静。那如何体认静呢?松。如何体认松呢?放。
这就是老师提出的五字诀:放、松、静、定、慧。
老师说:放而有松,松而有静,静而有定,定而有慧。放而有松,不是说放中只有松,松只是其中的一种存在。
这里的“放”,不是动词,不是放下、放开、放弃这些行为上的意思,而是一个名词,是一种状态。
宇宙是由物质构成,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我们也在不断进行微观细化的认识中,原子、原子核、电子、质子、夸克等等。对于一个基本粒子,宏观外看是聚的,微观里看又是散的。
如果宇宙来源于大爆炸,在无数的物质分散的过程中,又存在着无数物质的聚,从而产生了各种星体。
老师说,物质的这种既散又聚的同时存在的状态,就是放。
散之,其大无外,聚之,其小无内。
在我们还认识不到什么是真正的放的时候,暂且可以先粗浅理解为放下、放开等意思。
老师讲的这些,完全颠覆了我之前对于“放、松、静、定、慧”的错误理解,虽然现在也是脑子上的概念理解。
觉得下午老师讲的这些,才是上午要讲的真正的“素质”,应该是宇宙中构成事物的本质的层面。而大众理解的素质,基本就是做人的一些好的品质,比如懂礼、谦虚、勤奋、包容等等,社会上这样的人很多。但是,有这些素质的人未必能够体认到真正的“素质”,这个宇宙的本元,这恰恰是我们修学要去做的。
老师说,放松静定慧,是同时存在的,因为我们在实际修学中的认识过程和深度的存在,才有了先后次序。理论上说,智慧的层面在一瞬间就能认识。
老师讲的过程中,我一直在专注于老师语言内容上的分析,反而忽略了老师对于放松静定等本质状态的直接展现。直到老师回过头来点醒我们时,才恍然大悟,但是已经错过了。
还好老师对于我这种愚笨不会听课的学生,是很有耐心的,在老师再次提到时,我立刻调整了关注的重点,虽然我还听不到什么,但是当下那瞬间的感受还是有点明显不一样的。而且不同于那些意气感觉的浅表神经层面,这种体会更像是内心的一种感受,实在说不清楚。
老师讲课过程中,丁师叔虽然基本一直在睡觉,甚至打呼噜,但是对于老师讲的本质内容,师叔在酣睡时也没有错过。而目前的我,不管是酣睡着还是清醒着,都会毫不知觉的错过去。
因为,自己还没有上道。
老师在指点我们放松的同时,其实是在我们身上直接发生了物质的变化。所以严格来说东西不是教的,而是老师传的,引导的。
老师如果挺长时间后突然给出一些建议或者指点,其实是老师看到我们当前情况下正须要做的,我们自己可能不知道。所以,不应该觉得自己不行或者还没到这个程度。应该是,接受照做。老师应该不会随便建议,看着语气上没有强调,但其实是很认真的。
交流中,无论你说什么做什么,都没有你直接的状态展现重要。而无论对方怎么听怎么理解,认可还是不认可,都回避不了这种状态的直接感染。
当嘴巴说的和心感受的不一致的时候,要么直面内心,要么坚持嘴硬。如果我们要做一个真人,那肯定不能坚持嘴硬,自欺欺人。
周日susu一起来听老师讲课。回来后她说我上课时头脑一直在用力紧绷的听课,导致眉头一直在紧皱,生怕错过老师的一字一句,反而不够放松。
晚上回来做了个梦,我和几个同学一起跟着老师出去之后往回走,发现老师走的异常的快,我们使劲加快脚步都难以赶上。在走到某一个地方时,老师给我们说了用字典查陌生字的建议。
想起上周在西安出差时跟张师兄见面聊天,终南山上隐居的出家师傅曾对张师兄提起我,说我对于佛法的道心退了。
什么是佛法呢?应该是佛陀所传授的方法和道理,更贴切的说,应该是佛陀自身所体现出来的东西和道理。看看佛祖释迦牟尼当年干了些什么,没有念阿弥陀佛、没有参话头、没有念经、没有磕头、没有吃素,而且在反思后更是放弃了苦行,践行中道。如今我放弃了以前搞的这些东西,岂不是更接近一分了?何来退呢?
难道只有天天念佛参话头看经磕头吃素才是在学习佛法吗?可是佛陀当年自己没搞这些事呀,这不过是后来人搞出来的一套而已。
迷信宗教的人,总是打着佛祖道祖的旗号,其实干的都是自己的生意,与佛祖道祖没有半点关系。
不去客观学习研究历史和人物,不去返本溯源,不去实践反思修正自己,只是基于迷信式的信仰,哪怕读破各家佛经道藏儒典,也还是一个糊涂虫。
释迦牟尼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理论怎么来的,他是怎么修学的,他当时所处的地理社会环境、宗教人文情况如何,婆罗门教、耆那教、佛教、印度教等之间的关系等等,如果不去研究和了解,是很难正确地去学习他的。
宗教迷信之佛法,去真实之佛法,远矣。
于我而言,恰当的说,应该是对于宗教的心退了,但对于求道的心依然在。从一个错误的方向里退出来,反而是一种突破和进步。
由不破不立,至不破不立。
文简评注:
增补五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