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7日 白露
今天上课,同时提前几天给老师过教师节。通州和大厂的学生基本都过来了,加上两位师叔,一共有15人到现场听课,1人线上远程听课,规模空前。
由于不少同学之间是第一次见面,清巍师兄和本元师弟分别介绍了一下两边的同学情况,大家相互之间有个基本的认识。
今天的节气正好是白露,诗经有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老师问文简师兄蒹葭的意思,师兄回答是芦苇,老师进一步问到,那什么是蒹、什么是葭。
蒹是未抽穗的荻,葭是初生的芦苇。荻茎实心、花序黄白,芦茎中空、花序分叉。芦苇,初生时叫葭,开花以前叫芦,花结实后才叫苇。
老师为什么要问师兄这个问题呢?是随便问的吗,是考察师兄的知识面吗?用意是什么呢?师兄说是强调在修学中对于事物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老师表示作为师兄这个水平的回答还不够精准到位。我也想不明白老师的具体用意为何,当时第一反应可能是强调我们要有返本还元的思想,基于这个思想,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另外,老师问师兄,可能不仅仅是针对师兄,而是通过问答的教学形式来让大家明白一些道理。
老师让大家问问题。道盈问了一个问题,就是自己在锻炼筒子功的时候每一遍应该炼多长时间合适。老师说修学锻炼中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先要搞清楚自己的能力有多大,比如一顿能吃多少饭。每个人年龄身体条件素质不同,相应的能力也有不同,所以这个问题没有准确的答案,只能是因人而异,须要自己去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度。
关于炼功与十二时辰的关系,有的人按照社会上子午流注的理念去锻炼,在某个时辰某条经气血旺盛的时候去专门锻炼对应的脏腑。其实是有问题的,就比如中医讲的补泄,不是一味的补就是好,虚可能不受补,该补的时候补,该泄的时候泄,要根据人体疾病的具体情况。老师说炼功应该是随时炼,严格来讲没有什么开始和结束,而且天地有天地的子午,人有人的子午,要找到自己的节奏。
黄明明问了关于站桩的时候对于杂念的对待处理方式。老师用了一个北京话里的常用口语词来说明,大概意思是不用刻意搭理,但又不是完全放任不管。在一个合理的规矩范围内,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任其自便。
上午本元司茶,同时为这么多人司茶,还是很需要物质环境条件和个人水平的。开始我一直没有看到文中师叔的茶杯,还有点纳闷是不是拿错了。原来师叔放置杯子的地方,被一个罐子挡住了,恰好在我坐的位置是看不到的。
位置和角度决定了你能看到和理解的层次,要想认识得全面,不能限于自己的位置和视角。但如果仅仅是通过脑子里想象的去换位认识,还是难以有真切的体验和理解,非得自己亲身经历一番不可。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中午,各位大厨各显身手,做出的菜品都是非常惊艳可口。相比之下,自己根本就不会做饭。为什么大家的厨艺很好呢,都有自己拿手的几样菜,我想这首先应该是他们对于吃有一定追求,然后有兴趣去研究实践。
而我平时对于吃好像并没有很大的兴趣和追求。其实不光对于吃,生活中感觉对于大部分人都喜欢的事情,尤其是吃喝玩乐方面,我都没有太大的兴趣。如此异类,吾谁与归?只能做好独善其身的准备了。
下午文简师兄司茶。先泡了老枞水仙,又泡了文晓师兄带来的肉桂,香气浓郁。
期间老师跟大家推了几把手,展示了不同层次的功夫。心与意合,意与炁合,炁与力合,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更上一层,洞晓东西的运动规律,使自身运动与其相合,则更难了。
之所以做不到“放”,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认识不到其原理。而要去认识到,恰恰须要“放”,这是一对矛盾。如何在认识不到的情况下去做到“放”,则需要正确的理念指引,正确的理念则来自明师的教导。
社会上大多数人都停留在用后天去控制的阶段,而我们追求的则不是这样。
大家在老师家坐到傍晚,兴致依然不减,最后又一起在老师家吃了晚饭,直到晚上九点多才离开。老师最近花粉过敏,不停打喷嚏流鼻涕,今天还坚持着给大家上课,而且一直陪大家到深夜,实在是很辛苦。
近一段时间,一年以来,几个月以来,新来的同学们都非常努力,在学习锻炼上都突飞猛进,劲头十足。自己也得多下点功夫了,尤其在基本功上,虽然过了最好的年龄,但是还是可以努力一把的。
有些事情的明白,往往是过了后才明白,过程中反而不明白,甚至不须要明白,比如睡觉、炼功。而有些事情的明白,最好是当下就明白,比如对于道理的认识和领悟。
门内门外都须要多交流。周六不时和文简、清巍师兄相聚交流,把大家所学的一些基本功、拳等相互进行了梳理,修正补缺。虽然有些基本功我还没学过,但起码有了一些见识,对于传承的东西有了更多了解。
最近照着老师的视频,把三十六势炮锤的势子研究学习了下来,先把拳形大概掌握,然后再向老师和师兄们请教具体细节,逐渐深研其内。我个人需要的并不多,一个桩、一套拳、几个基本功,在一定时期内足够锻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