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外面一直下着绵绵的小雨,比往常要冷。
早上直达老师家的公交车一直等不到,和我一起等公交的阿姨,打了114,问了北京公交集团的电话,然后几通电话,车来了。生活技能+1了,善用114。
到了老师家,老师准备了两块黄精,五个小枣,还有几个龙眼肉。上次是两块黄精,五个枣。
又好喝又暖和,喝完背上很快暖和起来了。
今天课上老师讲的我觉得很重要的一个点是:观念很重要,好的观念形成好的习惯。
光听这一句话,会觉得这有啥?
但是老师后来举了很多例子,如果把人分成高中低三种根器。
低根器的人想改变自己先从一个个行为改变,慢慢地可能就形成了好的观念。
高根器的人认识到正确的观念以后,他一系列行为都改变了。
这对我这个刚学过一点算命的人来说是巨大的冲击,因为我觉得算命的原理就是:你是这样的人,一个人又很难改变自己的观念,所以他的人生运势几乎是一眼看到头的。但是如果一个人像老师说的,是高根器的人,能真正谦虚追求正确的观念(或者说善知识),同时积极去践行,他的运就会变了。他的人生厚度也完全不一样了。而且我自己的人生经验也是这样的,我的大多数痛苦并不来源于吃不饱穿不暖、生存的压力,而是来自于错误的观念。
今天,我就刚刚认识了一个会改变我的人生的观念“学一个东西保证一次能学会,教一遍就会,不给自己容错的机会。”我以前听到这样的案例,能一次学会东西,第一反应是“啊?这我肯定不行。”但是听老师解释完原因,我就明白了(但还没有完全明白具体怎么做,只是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老师说:因为我们以前受的教育,允许我们重复,给我们容错的机会,让我们有了这样错误的习惯和观念。但是我们人生中有很多重要的事是不给我们容错的机会的。老师还举了一些例子。
我回忆了一下自己的人生,很多错误我是能感觉到可以避免,但是就怀着容错的侥幸,所以吃了很多亏,受了一些没必要的痛苦,同时还觉察不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只觉得是自己倒霉。我以后一定在人生中践行这个观念,真正习得这个善知识。
老师说有学生的夫人来感谢他,说她老公以前从来不扫地,现在居然扫扫地了。也提到有学生在他这学,没有变得更好,反而…
我突然想到我刚接触修行一类的东西的时候,发现别人不能同我一样理解到其中的一些好东西,我会有点“心生傲慢”。而且我发现我这个变化不仅在我身上,我以前也发现网络上,社会上一些自称修行人嘴里说着不要有分别心,不要贪嗔痴慢疑,却说着自己怎么怎么样,是几世修来的福报,话里话外高人一等,要人供养他。好在我觉察到了这一点矛盾的地方,开始反思自己,也重新去认识“修行人”这个标签。我没有接触佛家道家的时候,根据自己对真善美的追求,我也不知不觉习得了很多经典中的道理。难道我在接触佛道之前就不是修行人吗?难道只要接触了佛道就是修行人吗?显然不是的。我觉得每个生灵(人和动物)都是修行者,只是作为人更为“好”,无论在身体的条件上,还是智力的条件上。
所以,到底什么是修行?
在今天之前的我,也就是昨天的我,认为修行是“致良知”,坚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提高自己的心性和智慧。为了有更多时间来提高自己的心性和智慧,所以一定要养好身体,即“性命双修”。
我跟老师提了我的想法,修行是“致良知”。
老师反问心善的人致良知和恶的人致良知的结果是一样的吗?
我说我的这个认知背后是默认人之初,性本善。
老师说人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从刚出生的…(原话忘了,应该是不善不恶的意思),走向善或者恶…举了很多古代朱熹和王阳明关于孝道的例子,一个用行为诠释孝道,一个用语言…
我的总结:所以关键是要有正确的是非观,和脚踏实地的实践精神。
老师对修行的解释(由浅入深):
1.修正行为
2.修正每个行为后行(实践)
3.在修中行,在行中修。(修就是行,行即是修)
晚上老师还跟我讲一个人如何过好自己的人生。我的理解和总结如下:
- 首先是客体分离,以我为中(重)心,不依附任何人或者物而活。我还感受到这个道理里面的“定力”
- 自己成长为“栋梁之才”
- 完成第二项以后,给周围人带来益处,做“栋梁”(栋梁是房子上东西方向横着的重要支持机构,不能软,也不能太硬,太硬就脆了,还要有韧性,要粗壮)。感受是坚定、可靠、松、安心。
感觉想写的太多,但是现在睡觉更重要,晚安!